網站首頁   聯系我們   下載中心   ENGLISH
搜索:
網站首頁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產品展示 主要設備/資質 下載中心 客戶留言 聯系我們 銷售網絡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技術資料
安全知識
地址: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潭村工業三路
電話: +86-757-23310085
傳真: +86-757-23310138
手機: 黃先生13802644985
郵箱: gdzlzd@163.com
QQ: 3088744955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技術資料
航區劃分規則
發布時間:2022-03-22    文章來源:    瀏覽次數:7625

第 1 章   

第 1 節 一般規定


1.1.1     目的

1.1.1.1     為了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明確我國不同水域的航區等級和劃分 標準,為國內航行船舶技術要求制定和安全管理提供基礎,制定本《航區劃分規則》(以下簡稱 “本規則”)。


1.1.2     適用范圍

1.1.2.1     本規則適用于我國海上水域、內河水域(包括江、河、湖泊、水庫和運河等內陸水域 以及河海交界區)和青海湖水域的航區劃分。


1.1.3     解釋

1.1.3.1     本規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以下簡稱本局)負責解釋。


1.1.4     施行與應用

1.1.4.1     本規則自 2021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1.1.4.2     本規則第  3    章未提及的水域,以及現有航區(航段)等級或分界的調整,應根據本規 則附錄《航區劃分規定》確定航區(航段)等級。


1.1.5     定義

1.1.5.1 本規則有關定義如下:

(1)有義波高 HS(m):系指將一定時期內測得一定數量波高由大至小排序,取 1/3 的最大 波高加以平均得到的波高;其對應周期的平均值為有義波周期  TS。

(2) 沿海島嶼:系指島嶼海岸距我國大陸海岸的最短距離不超過 20n mile 的島嶼。

(3) 庇護地:系指在船舶處于可能對其安全構成危險的情況下可提供庇護的任何天然或人 工的遮蔽地區,例如船舶出發港、到達港和其他可供庇護的港口、避風地、錨地、防波堤所屏蔽 的水域。

(4) 入??冢合抵负恿髁魅牒Q蟮娜肟?,淡水和海水開始混合的區域。

(5)    河流口門線:系指在河流入??谔?,以河流的口門及島嶼前緣所劃分的連線(折線)。

(6)    河海交界區:系指在河流的入??谔?,自河流口門線向海域延伸的水域。

(7)   特定航線:系指專門用于兩個港口或幾個港口之間從事水上運輸的航線。

(8)    5%保證率:系指將一定時期內測得一定數量波高由大至小排序,大于等于某波高的概 率為 5%。

(9) 流速 V(m/s):系指單位時間水流動的距離。對山區河流,流速系指主航道(包括灘 險位置的主航道)上的水面最大流速。

(10)    波浪散布圖:系指某一水域在一定時期內的有義波高和周期聯合概率分布圖或數據。

(11) 比降 J(‰):系指單位長度河段的水面落差,通常用千分率表示。即水面落差/落差 段長度×1000‰ 。



第 2 章 航區劃分標準


第 1 節 海上水域航區劃分標準


2.1.1    海上水域航區等級

2.1.1.1     海上水域的航區等級分為遠海航區、近海航區、沿海航區和遮蔽航區四級,航區等級 依次降低。


2.1.2    海上水域航區等級的劃分標準

2.1.2.1     海上水域航區等級的劃分,應綜合考慮該海域的以下因素:

(1) 氣象條件、海況條件、惡劣海況和氣象的預報能力;

(2) 岸基或島基救援能力;

(3) 船-岸或島通訊能力;

(4)    船舶在該海域航行時就近返回庇護地規避惡劣海況和氣象的航行距離或時間;

(5)    本航區劃分所基于的大陸海岸或島嶼海岸為船舶所能提供的對惡劣海況和惡劣氣象條 件的庇護能力;

(6) 不低于 20 年該海域航行船舶的安全航行記錄或事故統計資料。

2.1.2.2     超出近海航區的海域,航區等級應劃分為遠海航區。

2.1.2.3     距我國大陸海岸不超過200n       mile的海域可劃分為近海航區。對于臺灣島和海南島周邊 的海域,距岸距離應在200n     mile基礎上進行適當縮減。

2.1.2.4     距我國大陸海岸、臺灣島海岸和海南島海岸不超過 20n mile 的海域可劃分為沿海航 區。距具有避風條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島嶼海岸不超過 20n mile 的海域可劃分為沿海航區。

2.1.2.5     除 2.1.2.4 外,同時符合下列規定的三沙市所轄海域可劃分為沿海航區:

(1) 距具有避風條件且有施救能力的非沿海島嶼海岸不超過 10n mile 的海域;

(2) 海域內出現有義波高 HS大于 4.0m 的概率不超過 5.0%;

(3) 采用海域海況統計資料得到的波齡-波陡曲線,根據平均風速進一步換算得到的 C1 系 數曲線值,應不高于《國內航行海船技術規則》中完整穩性技術要求給出的沿海航區 C1 系數曲 線對應值。平均風速取值應結合所在海域具體情況考慮,該海域平均風速出現大于該平均風速取 值的概率應在 1.0%至 5.0%之間。

2.1.2.6     同時符合下列規定的海域可劃分為遮蔽航區:

(1) 海域位于沿海航區內;

(2) 海域應具備良好遮蔽條件,包括以下特征:

    由海岸和島嶼形成的圍蔽海域,或由群島的島嶼形成圍蔽海域,或類似的海域;

② 上述海域內, 島嶼之間、島嶼與海岸之間的最大距離應不超過 10n mile,且水深、航道條 件均適合預定船舶的停泊和航行。

(3) 海域內的風級應比外部開敞海域的蒲氏風級減小至少 1 級;

(4) 海域內的水流應平緩,流速不超過 2 m/s,航道狹窄處最大潮流速度不超過 3 m/s;

(5) 海域內波浪的統計概率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SHAPE  \* MERGEFORMAT

① 在《國內航行海船技術規則》發布施行前執行本局《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20)》。


① 出現有義波高 HS大于 2.0m 的概率不超過 5%;

② 出現有義波高 HS大于 4.0m 的概率不超過 1%。


第 2 節 內河水域航區劃分標準


2.2.1    內河水域航區等級

2.2.1.1     內河水域的航區等級分為A、B、C三級,其中某些區域,依據水流湍急情況,又分為 急流航段(又稱J級航段),即J1級、J2級航段。

2.2.1.2     內河水域的航區等級按A級(含相當A級)、B級、C級高低順序排列;急流航段等級 按J1級、J2級高低順序排列,不同的急流航段分別從屬于所在水域的航區等級。


2.2.2     內河水域航區等級的劃分標準

2.2.2.1     內河水域航區等級按5%保證率對應的有義波高劃分,A級(含相當A級)、B級、C級 航區的有義波高范圍如表2.2.2.1所示。


表2.2.2.1


有義波高 HSm

A

1.25 <HS2.0

B

0.5 <HS1.25

C

HS0.5

A

HS2.0


2.2.2.2     同時符合2.2.2.1和下列條件的河海交界區水域可劃分為相當A級航區:

(1)位于河流入??诘暮雍=唤缢?;

(2)水面形狀類似河流的水域,或水面形狀類似湖泊且具有較小瀉口、有封閉特性的水域, 或距陸岸某一范圍的水域。

2.2.2.3        當運河或特定航線與某些水域相互連通時,其匯合區域的航區等級取運河或特定航線 或相關水域中較高的航區等級。


2.2.3     急流航段等級劃分標準

2.2.3.1     急流航段按灘上流速劃分,灘上流速超過3.5m/s的航段應定為急流航段。J1、J2級航段 的灘上流速范圍如表2.2.3.1所示。


表2.2.3.1


灘上流速 Vm/s

J1

5 <V6.5

J2

3.5 <V5


第 3 節 青海湖水域航區劃分標準


2.3.1    青海湖水域航區等級

2.3.1.1      青海湖水域航區根據航行水域的水文和氣象條件,劃分為 H1(高)和 H2(低)兩個 等級。


2.3.2    青海湖水域航區等級的劃分標準

2.3.2.1     航區等級的劃分標準應綜合考慮青海湖水域氣象條件、水文條件、船舶航運需求、不

低于 20 年該水域航行船舶的安全航行記錄或事故統計等因素。

2.3.2.2     超出 H2 級航區的水域應劃分為 H1 級航區。

2.3.2.3     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水域可劃分為 H2 級航區:

(1) 距碼頭不超過 10km 半徑之內的水域,或封閉水域;

(2) 水域內按 5%保證率對應的有義波高不超過 2m。




第 3 章  已劃分的主要航區等級




3.1.1 遠海航區


第 1 節 海上水域航區等級


3.1.1.1 超出近海航區的海域為遠海航區。


3.1.2 近海航區

3.1.2.1 下列海域為近海航區:

(1)中國渤海、黃海及東海距岸不超過 200n mile 的海域;

(2)臺灣海峽;

(3)南海之臺灣島東海岸距岸不超過 50n mile 的海域;

(4)海南島東海岸及南海岸以如下  5    點連線范圍內的海域(“海南-西沙航區”):

18°30′24″N/108°41′13″E、

15°46′24″N/111°11′48″E、

16°02′54″N/112°35′24″E、

16°39′48″N/112°44′41″E、

19°49′49″N/110°59′41″E

(5)南海其它距岸不超過 120n mile 的海域。


3.1.3 沿海航區

3.1.3.1 臺灣島東海岸、臺灣海峽東西海岸、海南島東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過 10n mile 的海 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不超過 20n mile 的海域;距有避風條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島嶼不超過 20n mile 的海域。


3.1.4 遮蔽航區

3.1.4.1  山東省膠州灣:團島—窟窿山以內水域:

120°16'54"E 36°02'09"N 至 120°17'12"E 36°01'00"N 兩點間連線以內的水域。

3.1.4.2  浙江省舟山地區以下水域:

北侖山(121°51'03"E 29°56'22"N) 與金塘島南端(121°51'34"E 29°58'07"N) 連線, 金塘島西北 (121°50'12"E 30°02'32"N)經大鵬山燈塔(121°49'15"E 30°05'N)至金塘島炮臺山西北端(121°50'48"E 30°04'56"N)連線,炮臺山東北端(121°53'09"E    30°05'05"N)與冊子島西端(121°54'21"E    30°05'31"N)連

線,冊子島東端(121°57'21"E 30°06'05"N)與富翅島西端(121°57'42"E 30°06'N)連線,富翅島東端 (121°58'41"E 30°05'50"N) 與 舟 山 島 沿 30°05'50"N 連 線 , 舟 山 島 長 白 山 水 道 南 側 (122°00'52"E 30°09'19"N) 與 長 白 山 西 南 端 燈 塔 (122°01'15"E 30°09'53"N) 連 線 , 長 白 山 東 端 (122°03'39"E

30°11'28"N)與峙中山南端(122°04'39"E 30°12'17"N)連線,峙中山北端(122°04'43"E 30°12'48"N)經下 灰鱉(122°04'52"E 30°14'40"N)至雙合山南端(122°03'48"E 30°17'32"N)連線,岱山島東端(122°14'30″E 30°18'15"N)與大竹嶼西端(122°14'33"E    30°17'18"N)連線,大竹嶼東端(122°15'04"E    30°17'13"N)與小

長涂山西北端(122°15'34"E 30°16'15"N)連線,小長涂山東北端(122°18'27"E 30°16'N)與大長涂山西 北 端 (122°18'48"E 30°16'12"N) 連 線 , 大 長 涂 山 西 南 端 (122°16'54"E 30°13'47"N) 與 大 園 山 東 端 (122°16'34"E 30°13'47"N)連線,大園山西端(122°15'54"E 30° 13'33"N)與舟山島長跳嘴(122°10'37"E 30°07'01"N) 連 線 , 舟 山 島 東 端 ( 塘 山 嘴 )(122°20'27"E 30°01'N) 與 普 陀 山 西 側 中 部 (122°22'15"E


30°00'15"N)連線,普陀山東南端(新羅礁)(122°23'32"E         29°58'30"N)與朱家尖東北端(122°24'30"E

29°57'09"N)連線,朱家尖烏沙水道東北側 (122°22'37"E       29°50'36"N)與西峰島東北端(122°22'17"E

29°50'36"N)連線,西峰島西端(122°21'11"E    29°50'20"N)經銅錢礁(122°20'38"E    29°50'33"N)至懸鵓鴣

山東南端(122°19′42"E 29°49'45"N)再至桃花島東北端(122°19'05"E 29°49'23"N)連線,桃花島南端燈 塔 (122°18'29"E 29°46'18"N) 與 蝦 峙 島 東 北 端 (122°17'19"E 29°45'05"N) 連 線 , 蝦 峙 島 南 側 中 部 (122°15'28"E 29°44'04"N) 與懸山北端 (122°13'36"E 29°43'04"N) 連線, 懸山南側中部 (122°14'27"E 29°41'11"N)經硯瓦山北端(122°13'42"E 29°41'06"N)至六橫島東端(122°12'15"E 29°41'30"N)連線,六 橫 島 西 端 (122°02'41"E 29°43'20″N) 與 佛 渡 島 南 側 (122°00'39"E 29°43'23"N) 連 線 , 佛 渡 島 西 端 (122°00'28"E     29°44'57"N)與梅山島東南端(121°59'38"E     29°46'01"N)連線,梅山島西端(121°56'34"E

29°46'23"N)與寧波東部沿海沿  29°46'23"N    連線和海岸線(注:雙合山與岱山島之間有堤壩相連)。

3.1.4.3 浙江省溫州以下水域:

甌江口靈昆島東端(120°55'27"E 27°57'42"N),霓嶼山南端(水牛礁)(121°01'13"E 27°50'10"N), 大瞿山西端(121°04'09"E 27°46'53"N),南策南端(121°07'41"E 27°45'24"N)、東策西南端(121°03'30"E 27°45'29"N) 連 線 , 東 策 東 北 端 (121°08'58"E 27°45'54"N) , 北 策 東 端 ( 虎 洞 島 )(121°08'42"E

27°46'29"N),洞頭島尖石山嶼(121°10'38"E    27°49'21"N),洞頭島東端(121°11'29"E    27°51'06"N)連線,

洞頭島北端(121°11'10"E 27°52'03"N)與大三盤東北端(121°10'18"E 27°52'27"N)連線,大三盤擂網岙 (121°09'20"E 27°52'27"N) , 花 崗 島 東 端 (121°08'54"E 27°52'54"N) , 狀 元 岙 老 鼠 嶼 (121°09'20"E 27°54'33"N),筆架礁西南端(121°09'44"E    27°55'16"N)連線,筆架礁東北端(121°09'57"E    27°55'23"N)

與鹿棲島東端草嶼燈塔(121°14'05"E 27°59'40"N)連線,鹿棲島倉口(121°11'50"E 27°59'57"N)經橫趾 山東端(121°09'38"E 28°01'26"N)至玉環島大巖頭(121°09'12"E 28°02'12"N)連線和海岸線(注:靈昆島 與甌江南岸,玉環島東北端與大陸間有堤壩相連)。


第 2 節 內河水域航區等級


3.2.1     黑龍江水系

3.2.1.1     黑龍江——大黑河島肩部996號標以上為C級航區;自大黑河島肩部996號標至國境河 段為B級航區。

3.2.1.2     烏蘇里江為C級航區。

3.2.1.3     松花江——自豐滿水電站大壩至松花江口門(同江市下游3km的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 處)為C級航區,其中哈達山水庫為B級航區。

3.2.1.4     嫩江為C級航區,其中尼爾基水庫為B級航區。

3.2.1.5     鏡泊湖、雪山湖和紅石湖為C級航區;白山湖、松花湖和興凱湖為B級航區;呼倫湖

(達賚湖)為A級航區。

3.2.1.6     吉林省水域

(1)查干湖為 B 級航區;

(2)新廟泡為 C 級航區;

(3)月亮湖水庫為 B 級航區;

(4)雙陽水庫為 C 級航區;

(5)向海水庫為 B 級航區;

(6)長白山天池為 C 級航區。

3.2.1.7     黑龍江省水域

(1)蓮花水庫為 B 級航區。


3.2.2     遼河水系

3.2.2.1     大遼河——三岔河以上為C級航區;自三岔河至西炮臺為B級航區。

3.2.2.2     吉林省水域

(1)二龍山水庫為 B 級航區。


3.2.3     海河水系

3.2.3.1     海河——自三岔河口(金剛橋)至防潮閘為C級航區。

3.2.3.2     薊運河——自九王莊至北塘為C級航區。

3.2.3.2     大清河——自白溝至第六埠為C級航區。

3.2.3.4     北京市水域

(1)昆明湖為 C 級航區;

(2)龍慶峽為 C 級航區。

3.2.3.5     天津市水域

(1)子牙河——自小河村至大紅橋為 C 級航區;

(2)北運河——自土門樓(西王莊)至三岔河口(金剛橋)為 C 級航區;

(3)南運河——自王善政至十一堡為 C 級航區;

(4)新開金鐘河——自耳閘至金鐘閘為 C 級航區;

(5)馬廠減河——自九宣閘至南臺尾閘為 C 級航區;

(6)潮白新河——自潮白河特大橋至大楊各莊橋為 C 級航區;

(7)團泊湖為 B 級航區;

(8)于橋水庫為 B 級航區。

3.2.3.6     河北省水域

(1)白洋淀為 C 級航區;

(2)易水湖為 C 級航區;

(3)望龍水庫為 C 級航區;

(4)王快水庫為 C 級航區;

(5)崗南水庫為 B 級航區;

(6)蟠龍湖為 C 級航區;

(7)岐山湖為 C 級航區;

(8)野溝門水庫為 C 級航區;

(9)京娘湖為 C 級航區;

(10)東武仕水庫為 B 級航區;

(11)岳城水庫為 B 級航區;

(12)衡水湖為 C 級航區;

(13)官廳水庫為 B 級航區。

3.2.3.7     山西省水域

(1)漳澤水庫為 B 級航區;

(2)關河水庫為 C 級航區;

(3)云竹水庫為 C 級航區;

(4)后灣水庫為 C 級航區;

(5)冊田水庫為 B 級航區。


3.2.4     黃河水系

3.2.4.1     黃河——除 3.2.4.4 規定以外,萬家寨水電站大壩以上為 C 級航區;自萬家寨水電站


大壩至河口為 B 級航區,其中自斜辛莊至河口為 J2 級航段。

3.2.4.2     小清河為 C 級航區。

3.2.4.3     劉家峽水庫為 B 級航區;龍羊峽水庫為 A 級航區。

3.2.4.4     青海省水域

(1)黃河——自貴德黃河公路大橋(舊大橋)至李家峽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2)拉西瓦水庫為 B 級航區;

(3)尼那水庫為 C 級航區;

(4)直崗拉卡水庫為 C 級航區;

(5)康楊水庫為 C 級航區;

(6)公伯峽水庫——黃河自康楊電站大壩至公伯峽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其中,自康楊電站 大壩至安達其哈為 J1 級航段;自安達其哈至尖扎大橋為 J2 級航段;

(7)蘇只水庫為 C 級航區;

(8)黃豐水庫為 C 級航區;

(9)積石峽水庫——黃河自積石黃河大橋至積石峽水電站大壩為  C    級航區。其中,自積石黃 河大橋至清水灣黃河大橋為 J2 級航段;

(10)大河家水庫為C級航區;

(11)炳靈水庫——黃河自大河家橋頭至炳靈水庫電站大壩為C級航區。其中,自大河家橋頭 至燁尖寺為J2級航段;

(12)東大灘水庫為B級航區;

(13)大通河——自青石嘴鎮至東川鎮克圖村為C級航區并為J1級航段;

(14)石頭峽水庫為B級航區。

3.2.4.5     內蒙古自治區水域

(1)烏海湖為 B 級航區;

(2)巴圖灣水庫為 C 級航區。

3.2.4.6     山西省水域

(1)汾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2)汾河二庫為 C 級航區;

(3)澮河水庫為 C 級航區;

(4)九女仙湖為 C 級航區。


3.2.5     淮河水系

3.2.5.1     淮河——正陽關以上為C級航區;自正陽關至洪澤湖為B級航區。

3.2.5.2     灌河——響水以上為C級航區;自響水至灌河口為B級航區。

3.2.5.3     渦河、穎河和茨淮新河為C級航區。

3.2.5.4     瓦埠湖和女山湖為C級航區;南四湖(微山、南陽、獨山、昭陽)、高郵湖、邵伯湖 和洪澤湖為B級航區。

3.2.5.5     宿鴨湖水庫和鲇魚山水庫為C級航區;梅山水庫、響洪甸水庫、佛子嶺水庫、花涼亭 水庫和龍河口水庫為B級航區。


3.2.6     長江水系

3.2.6.1     長江——長江金沙江段為C級航區,并為J1級航段;長江自宜賓合江門至涪陵李渡長




SHAPE  \* MERGEFORMAT

①溪洛渡水庫、向家壩水庫的航區等級見本節 3.2.6.43 的相關規定。


江大橋為C級航區,其中145m水位時,自宜賓合江門至涪陵李渡長江大橋為J2級航段,155m水位

①時,自宜賓合江門至魚嘴長江大橋為J2級航段,170m水位①及以上時,自宜賓合江門至重慶馬桑

溪大橋為J2級航段;自涪陵李渡長江大橋至江陰長江大橋為B級航區,當三峽樞紐下泄流量大于等 于25000m3/s時,葛洲壩與三峽大壩之間水域為J2級航段;自江陰長江大橋至吳淞口,包括橫沙島 以內水域,為A級航區。

3.2.6.2     岷江為C級航區,其中自樂山至宜賓合江門為J2級航段。

3.2.6.3     赤水河為C級航區,其中自二郎以上為J2級航段。

3.2.6.4     嘉陵江為C級航區,其中145m和155m水位①時,桐子壕至河口為J2級航段,170m水位① 及以上時,自桐子壕至利灘為J2級航段。

3.2.6.5     烏江——自化屋基至江界河大橋為C級航區;自江界河大橋至構皮灘電站大壩為B級 航區;自構皮灘電站大壩至河口為C級航區,其中,彭水電站大壩至網背沱為J2級航段。

3.2.6.6     大寧河——巫山龍門大橋以上為C級航區,其中145m水位①時,高家坪以上為J1級航段,

155m水位①時,石板灘以上為J1級航段,170m水位①及以上時,廟溪以上為J1級航段;自巫山龍門 大橋至礁石巖為B級航區。

3.2.6.7     東溪河(長江)為C級航區。

3.2.6.8     甘井河為C級航區。

3.2.6.9     合溪河為C級航區。

3.2.6.10     龍灘河為C級航區。

3.2.6.11     小江為C級航區。 3.2.6.12 湯溪河為C級航區。 3.2.6.13     磨刀溪為C級航區。 3.2.6.14  長灘河為C級航區。 3.2.6.15     梅溪河為C級航區。 3.2.6.16  大溪河為C級航區。 3.2.6.17     抱龍河為C級航區。 3.2.6.18  神農溪為C級航區。 3.2.6.19     青干河為C級航區。 3.2.6.20  吒溪河為C級航區。 3.2.6.21     童莊河為C級航區。 3.2.6.22  香溪河為C級航區。 3.2.6.23     九畹溪為C級航區。 3.2.6.24  百歲溪為C級航區。

3.2.6.25     清江為C級航區。

3.2.6.26     湘江——株洲蘆淞大橋以上為C級航區;自株洲蘆淞大橋至洞庭湖為B級航區。

3.2.6.27     資江——益陽資江二橋以上為C級航區;自益陽資江二橋至洞庭湖為B級航區。

3.2.6.28     沅水——沅水清水江段為C級航區,其中劍河革東以上為J2級航段;沅水自托口水電 站大壩至常德德山公鐵兩用橋為C級航區;自常德德山公鐵兩用橋至洞庭湖為B級航區。

3.2.6.29     澧水——津市窯坡十倉庫碼頭以上為C級航區;自津市窯坡十倉庫碼頭至洞庭湖為B 級航區。

3.2.6.30     贛江水系

(1)儲潭水位觀測點以上為C級航區;自儲潭水位觀測點至鄱陽湖為B級航區;

(2)上游水庫(贛江)為 B 級航區;


SHAPE  \* MERGEFORMAT

①三峽大壩壩前水位(吳淞高程)。水位分為 145m、155m、170m 及以上,當三峽大壩壩前水位介于上述水位之間 時,其航區(航段)等級按較低一檔的水位規定執行。


(3)幸福水庫(南昌)為 B 級航區;

(4)溪霞水庫為 B 級航區;

(5)南昌青山湖為 B 級航區;

(6)艾溪湖為 B 級航區;

(7)瑤湖為 B 級航區;

(8)袁河——自兩河口至灰壩為 C 級航區,江口水庫鈐陽湖段(自灰壩至耽江大橋)為 B 級 航區,江口水庫舞龍湖和鐘山峽段(自耽江大橋至江口大壩)、自江口大壩至荷湖館為  C    級航區;

(9)湘水——自會昌縣城高速公路橋至會昌縣城三江口為 C 級航區;

(10)梅江——自寧都縣江口村三江口至于都縣貢江鎮龍舌咀為 C 級航區;

(11)長岡水庫為 C 級航區;

(12)桃江——自龍南縣城三江口至贛縣龍舌咀為 C 級航區;

(13)章水——自南康區三江鄉三江口至章貢區龜角尾為 C 級航區;

(14)貢江——自會昌縣城三江口至章貢區龜角尾為 C 級航區;

(15)崇義江——自崇義縣朱坑口村 324 省道大橋至崇義江河口為 C 級航區;

(16)羊子巖水庫——自漢仙巖風景區至羊子巖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17)上蕉水庫為 C 級航區;

(18)環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19)日東水庫為 C 級航區;

(20)遂川江——自遂川縣泉江大橋至萬安縣羅塘鄉為 C 級航區;

(21)草林沖水庫——自草林鎮草林敬老院至草林沖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22)蜀水——自遂川縣雙橋鄉江口村(右江與蜀水交匯口)至蜀口洲(蜀水與贛江交匯口) 為 C 級航區;

(23)井岡沖水庫——自大丘麻至井岡沖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24)老營盤水庫為 C 級航區;

(25)白云山水庫——自青原區東固鄉戴家村至白云山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26)仙口水庫——自滁州鄉滁洲村至仙口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27)楓渡水庫——自回溪亭至楓渡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28)禾水——自永新縣龍田鄉龍山陂至吉安市神崗山(禾瀘水與贛江交匯口)為 C   級航區; 曲耙水庫、龍江水庫、功閣水庫為 C 級航區;

(29)瀧江——自吉水縣白沙鎮郵政所至吉安市青原區富灘鎮張家渡村(瀧江與贛江交匯口) 為 C 級航區;

(30)螺灘水庫——自水南鎮水南大橋至螺灘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31)南車水庫——自毛家至南車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32)蘆源水庫為 C 級航區;

(33)富水河——白云山水庫大壩至青原區值夏鎮馬埠村(富水河與瀧江交匯口)為  C    級航

區;

(34)瀘水——自社上水庫(武功湖)大壩至吉安市神崗山(禾瀘水與贛江交匯口)為  C    級

航區;

(35)麻下水庫為 C 級航區;

(36)釣魚臺水庫為 C 級航區;

(37)古后河——自吉安大橋(古后河與贛江交匯處水閘)至禾埠橋(古后河水泵站)為    C

級航區;

(38)廬陵湖——自廬陵湖(廬陵文化生態園景區人工湖)水壩至吉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為    C

級航區;

(39)社上水庫為 C 級航區;


(40)柘田水庫——自西源(西北方向)、應上(東北方向)至柘田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41)官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42)恩江——自永豐縣七都鄉南壩村至吉水縣文峰鎮(恩江與贛江交匯口)為  C    級航區;

(43)萬寶水庫為 C 級航區;

(44)幸福水庫(吉安)為 C 級航區;

(45)馬田水庫為 C 級航區;

(46)大西頭水庫——自潭丘第二郵政所至大西頭水庫大壩為 C 級航區;

(47)夢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48)飛劍潭水庫為 C 級航區;

(49)錦江——自鎮渡鄉埠頭村至瑞河口為 C 級航區;

(50)神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51)羅灣水庫為 C 級航區;

(52)楊橋河——自分宜縣高嵐鄉蘭盤村北至洋江村西南為 C 級航區;彰湖水庫為 C 級航區;

(53)新祉河(松山河)——自分宜縣松山鎮隴江村東至鈐山鎮賽元頭東北為  C    級航區;

(54)界水江——自分宜縣湖澤鎮桂山坳金沙頭西南至河下鎮的江口村北為  C    級航區;

(55)孔目江——自分宜縣洞村鄉楊家里東至渝水區觀下村西南為  C    級航區;石牛灘水庫為

C 級航區;

(56)濛河——自仁和鄉馬嶺坳西南至水北鎮新橋村西南為 C 級航區;梅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57)南安河——自東邊鄉敢元村東北至新溪鄉埠頭村東南為 C 級航區;龍門口水庫為 C 級 航區;

(58)陳家江——自馬洪鄉革仔嶺西南至羅坊鎮湴田村東北為  C    級航區;舉坑水庫、山南水 庫為 C 級航區;

(59)白楊江——自馬洪鄉南嶺村南至羅坊鎮周家村西南為 C 級航區;

(60)安口江(安和江)——自水西鎮伍坑村北至安和村西北為 C 級航區;

(61)鳳陽河——自分宜縣失寶山西北至分宜縣胡家坊西南為 C 級航區;

(62)姚家江——自羅坊鎮院前郭村北至姚圩鎮下蔣村東為 C 級航區;

(63)雷陂江——自良山鎮下河村北至水西鎮塘下村西北為 C 級航區;

(64)周宇江(劃江)——自良山鎮沙汾村東北至河下鎮的劃江村東北為  C    級航區;

(65)陂源河——自分宜縣鈐山鎮陂元村東至山下村北為 C 級航區;

(66)苑坑江——自鈐山鎮獅子巖至小江邊東為 C 級航區;松山鎮神坑嶺東至小江邊東為 C

級航區;

(67)天水江——自良山鎮的下界頭東北至珠珊鎮的何家邊東為 C 級航區;

(68)塔前江——自九龍山鄉黃竹坪西至塔前村北為 C 級航區;

(69)柏樹下水庫為 C 級航區;

(70)青樹下水庫為 C 級航區;

(71)獅子口水庫為 C 級航區;

(72)橋上水庫為 C 級航區;

(73)曹王廟水庫為 C 級航區;

(74)板松塘水庫為 C 級航區;

(75)高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76)新坊水庫為 C 級航區;

(77)朱家廟水庫為 C 級航區;

(78)磚塘水庫為 C 級航區;

(79)塘下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80)袁家水庫為 C 級航區;


(81)龍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82)內塘水庫為 C 級航區;

(83)石滸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84)橋頭水庫為 C 級航區;

(85)鄧家水庫為 C 級航區;

(86)烏龍過江水庫為 C 級航區;

(87)西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88)冷水井水庫為 C 級航區;

(89)石虎尾水庫為 C 級航區;

(90)星落水庫為 C 級航區;

(91)太陽升水庫為 C 級航區;

(92)行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93)主塘水庫為 C 級航區;

(94)鵠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95)南昌東湖為 C 級航區;

(96)南湖為 C 級航區;

(97)北湖為 C 級航區;

(98)人民公園內湖為 C 級航區;

(99)觀察水庫為 C 級航區。

3.2.6.31     黃浦江——自淀峰至分水龍王廟為C級航區;自分水龍王廟經閔行至吳淞口為B級航 區。

3.2.6.32     漢水、滁河、裕溪河、信江、饒河、修河、撫河、蘇州河為C級航區。庫區支流包括:

(1)撫河水系:

① 潭湖水庫為 B 級航區;

② 洪門水庫為 B 級航區;

③ 觀音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④ 下南水庫為 C 級航區;

⑤ 車磨嶺水庫為 C 級航區;

⑥ 燎源水庫為 C 級航區;

⑦ 虎毛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⑧ 港河水庫為 C 級航區;

⑨ 鳳崗河為 C 級航區;

⑩ 夢湖為 C 級航區;

? 撫河(南昌市內撫河故道)為 C 級航區;

? 象湖為 C 級航區。

(2)信江水系:

① 大坳水庫為 B 級航區;

② 白塔河(上清鎮—上渡頭)為 C 級航區;

③ 九龍湖水庫為 C 級航區;

④ 方團水庫為 C 級航區;

⑤ 橋亭水庫為 C 級航區;

⑥ 龜峰湖為 C 級航區;

⑦ 下會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⑧ 七星水庫為 C 級航區;

⑨ 九仙湖為 C 級航區。


(3)饒河水系:

① 共產主義水庫為 B 級航區;

② 浯溪口水利樞紐庫區——自黃金山至屋里為 B 級航區;

③ 濱田水庫為 B 級航區;

④ 樂安河為 C 級航區;

⑤ 董家門水庫為 C 級航區;

⑥ 昌江河——自興田鄉鎮埠至黃金山、自屋里至姚公渡為 C 級航區;

⑦ 玉田水庫為 C 級航區。

(4)修河水系:

① 東津水庫——東津水自洞角至東津水庫大壩為 B 級航區;

② 潦河——南潦河自四坊村至樟溪村為 C 級航區,北潦河自蘭塘張家至石窩為 C 級航區;

③ 東滸寨水庫為 C 級航區;

④ 燕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3.2.6.33     紅楓湖、菜子湖、泊湖為C級航區;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淀山湖、滇池為

B級航區。庫區和環湖河流包括:

(1)鄱陽湖其他環湖河流:

① 潘橋水庫為 B 級航區;

② 青嵐湖為 B 級航區;

③ 陳家湖為 B 級航區;.

④ 軍民水庫為 B 級航區;

⑤ 攸洛水庫為 C 級航區;

⑥ 殷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3.2.6.34     紅口水庫、柘溪水庫、雙牌水庫、上猶水庫、崇陽青山水庫、富水水庫為C級航區; 丹江口水庫、廬山西海(柘林水庫)、太平湖(陳村水庫)為B級航區。

3.2.6.35     貴州省水域

(1)三岔河——自普定水電站大壩至化屋基為 C 級航區;夜郎湖水庫為 B 級航區。

(2)六沖河——自洪家渡水電站大壩至化屋基為 C 級航區;洪家渡水庫為 B 級航區;

(3)貓跳河為 C 級航區;

(4)清水江(構皮灘水庫)為 C 級航區;

(5)湘江(構皮灘水庫)為 C 級航區;

(6)敖溪河為 C 級航區;

(7)九壩河為 C 級航區;

(8)六塘河為 C 級航區;

(9)六池河為 C 級航區;

(10)黑灘河為 C 級航區;

(11)余慶河為 C 級航區;

(12)印江河為 C 級航區;

(13)馬蹄河為 C 級航區;

(14)洪渡河為 C 級航區;

(15)阿蓬江為 C 級航區。

3.2.6.36     四川省水域

(1)邛海為 B 級航區;

(2)官地水庫為 B 級航區;

(3)錦屏水庫為 B 級航區;

(4)馬湖為 B 級航區;


(5)永寧河——自定水至沙咀為 C 級航區;

(6)鳳凰湖為 C 級航區;

(7)瀨溪河——自鄧灘至漁碼頭為 C 級航區;

(8)水尾河——自畫稿溪至三門橋為 C 級航區;

(9)沱江——自熨斗背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10)玉龍湖為 C 級航區;

(11)習水河——自漓灘壩至三江咀為 C 級航區;

(12)涪江為 C 級航區;

(13)武都水庫為 C 級航區;

(14)水牛家水庫為 C 級航區;

(15)魯班水庫為 C 級航區;

(16)仙海湖為 C 級航區;

(17)蓮花湖為 C 級航區;

(18)唐家山堰塞湖為 C 級航區;

(19)白龍湖——白龍江自姚渡至鹽井溪碼頭為 B 級航區;

(20)漢源湖為 B 級航區;

(21)雨城水庫為 C 級航區;

(22)龜都府水庫為 C 級航區;

(23)大崗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24)龍頭石水庫為 C 級航區。

3.2.6.37     湖北省水域

(1)堵河為 C 級航區;

(2)陡嶺子水庫為 C 級航區;

(3)漳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4)滋松河——小望角以上為 C 級航區;自小望角至洞庭湖為 B 級航區;

(5)虎渡河為 C 級航區;

(6)藕池河為 C 級航區;

(7)華容河為 C 級航區;

(8)南平河為 C 級航區;

(9)瓦窯河為 C 級航區;

(10)官溝河為 C 級航區;

(11)洈水河——自桂花樹至汪家汊為 C 級航區;

(12)江漢運河為 C 級航區;

(13)內荊河為 C 級航區;

(14)洪湖為 B 級航區;

(15)洪排河為 C 級航區;

(16)大富水為 C 級航區;

(17)漢北河為 C 級航區;

(18)武漢東湖為 B 級航區;

(19)木蘭湖為 B 級航區;

(20)金水(含金水左支)為 C 級航區,其中斧頭湖、西涼湖為 B 級航區;

(21)余碼河為 C 級航區;

(22)魏家河為 C 級航區;

(23)梁子湖為 B 級航區;

(24)長港河為 C 級航區;


(25)保安湖為 B 級航區;

(26)王英水庫為 C 級航區;

(27)大冶湖為 B 級航區;

(28)巴水為 C 級航區;

(29)浠水為 C 級航區;

(30)蘄水為 C 級航區;

(31)東港為 C 級航區;

(32)西港為 C 級航區;

(33)倒水為 C 級航區;

(34)舉水為 C 級航區;

(35)金沙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36)煙寶地水庫為 C 級航區;

(37)火連畈水庫為 B 級航區;

(38)尾斗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39)八角廟水庫為 C 級航區;

(40)浮橋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41)虎形地水庫為 C 級航區;

(42)望天湖為 B 級航區;

(43)明山水庫為 B 級航區;

(44)策湖為 B 級航區;

(45)響水潭水庫為 C 級航區;

(46)三河口水庫為 C 級航區;

(47)鲇魚壩水庫為 C 級航區;

(48)張家嘴水庫為 C 級航區;

(49)白蓮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50)武山湖為 B 級航區;

(51)天堂水庫為 B 級航區,其中,支流小河、濫泥畈、呂家河、河西畈為 C 級航區;

(52)太白湖為 B 級航區;

(53)永安水庫為 B 級航區;

(54)垅坪水庫為 B 級航區;

(55)紅花水庫為 C 級航區;

(56)詹家河水庫為 C 級航區;

(57)古角水庫為 B 級航區;

(58)龍感湖為 B 級航區,其中,入湖支流梅濟港、紅旗閘港、石劉港、王大圩港為 C 級航

區;

(59)咸寧市陸水(不包括陸水水庫)為 C 級航區。

3.2.6.38     江西省水域

(1)軍山湖為 B 級航區;

(2)珠湖為 B 級航區;

(3)大塅水庫(九龍湖)為 C 級航區;

(4)七一水庫(三清湖)為 B 級航區;

(5)大塘塢水庫(鴛鴦湖)為 C 級航區;

(6)八里湖為B級航區。

3.2.6.39     浙江省水域

(1)東苕溪——自青山大園里至新港口為C級航區;


(2)杭州青山湖為B級航區;

(3)杭州西湖為C級航區;

(4)杭州西溪為C級航區;

(5)仙山湖為C級航區;

(6)嘉興南湖為C級航區;

(7)湘家蕩為C級航區;

(8)南北湖為C級航區;

(9)長湖申線——自長興合溪至西泖河為C級航區;

(10)湖嘉申線——自湖州閘西至展豐為C級航區;

(11)杭申線——自塘棲至分水龍王廟為C級航區;

(12)杭平申線——自新市至黃浦江為C級航區;

(13)杭湖錫線——自武林頭至新港口為C級航區;

(14)東宗線——自費家里至東遷為C級航區;

(15)梅湖線——自黃壩圩至霅水橋為C級航區;

(16)李湖南河——自小箬橋至趙家橋為C級航區;

(17)泗湖河——自興安橋至呂山為C級航區;

(18)余杭塘河——自大關至文昌閣閘為C級航區;

(19)祥大線——自大關小河口至上纖埠為C級航區;

(20)王獐線——自王家莊至獐灣為C級航區;

(21)上塘河——自施家橋至鹽官閘為C級航區;

(22)閑倉線——自閑林埠至倉前為C級航區;

(23)武獐線——自武林頭至獐山為C級航區;

(24)嘉于硤線——自于城至杭州塘閘為C級航區;

(25)乍嘉蘇線——自乍浦閘橋至北虹橋為C級航區;

(26)烏鎮市河為C級航區;

(27)西塘市河為C級航區。

3.2.6.40     云南省水域

(1)碧塔海為B級航區;

(2)阿海水庫——金沙江自梨園水電站大壩至棋盤地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棋盤地至阿 海水電站大壩為B級航區;

(3)金安橋水庫——金沙江自阿海水電站大壩至阿海下翻壩碼頭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 阿海下翻壩碼頭至金安橋水電站大壩為B級航區;

(4)觀音巖水庫——金沙江自魯地拉水電站大壩至利哩碼頭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利哩 碼頭至觀音巖水電站大壩為B級航區;

(5)毛家村水庫為B級航區;

(6)鳳龍灣水庫為B級航區。

3.2.6.41     湖南省水域

(1)東江湖為B級航區;

(2)托口水庫——沅水(含清水江)自白市水電站大壩至大垅客運碼頭為C級航區;自大垅客運 碼頭至托口水電站大壩為B級航區。庫區支流包括:

① 碧涌河——自碧涌橋至小鯉塘公路橋為C級航區;

    渠水——自朗江水電站大壩至漠濱集鎮碼頭為C級航區;自漠濱集鎮碼頭至托口渠水大橋 為B級航區。

3.2.6.42     重慶市水域

(1)沱江支流:


① 瀨溪河——自珠溪大橋至小灘橋為C級航區;

② 上游水庫(沱江)為C級航區;

③ 化龍水庫為C級航區;

④ 躍進水庫(沱江)為C級航區;

⑤ 龍水湖水庫為C級航區。

(2)大陸溪為C級航區;

(3)永川河干流和支流:

① 永川河——自來蘇鎮至朱楊鎮為C級航區;

② 關門山水庫為C級航區;

③ 孫家口水庫為C級航區;

④ 衛星湖水庫為C級航區;

⑤ 苦竹溝水庫為C級航區。

(4)壁南河——自吳灘客運碼頭至現龍為C級航區;

(5)塘河——自駐壩至河口為C級航區;

(6)綦江干流和支流:

① 綦江——自趕水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② 筍溪河——自羊滿嘴至三合為C級航區;

③ 四面山水庫為C級航區。

(7)嘉陵江支流:

① 白鶴水庫為C級航區;

② 渠江——自大界溪至渠河咀為C級航區;

③ 大沔溪——自清平鎮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④ 雙龍湖為C級航區;

⑤ 涪江——自米心鎮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⑥ 篼溪河——自關門石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⑦ 瓊江——自崇龕鎮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⑧ 小安溪——自永興鄉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⑨ 青龍湖為C級航區;

⑩ 斷橋水庫為C級航區;

? 復生橋水庫為C級航區;

? 龍景湖為C級航區。

(8)五布河——自木洞中壩至姜家白鶴塘為C級航區;

(9)御臨河干流和支流:

① 御臨河為C級航區;

② 統景溫塘河為C級航區;

③ 東方紅水庫為C級航區;

④ 兩岔水庫為C級航區;

⑤ 新橋水庫為C級航區;

⑥ 大洪湖為C級航區。

(10)龍溪河干流和支流庫:

① 高灘河——自魚秋灘至高安船管站為C級航區;

② 龍溪河為C級航區;

③ 長壽湖為C級航區;

④ 鹽井口水庫為C級航區;

⑤ 大沙河——自白鶴嘴至峰家林為C級航區;


⑥ 朝陽水庫為C級航區;

⑦ 沙壩水庫為C級航區;

⑧ 張星橋水庫為C級航區;

⑨ 竹豐水庫為C級航區。

(11)梨香溪干流和支流:

① 梨香溪——自藺市鎮至兩匯為C級航區;

② 梨香湖為C級航區。

(12)烏江支流:

① 金家壩水庫為C級航區;

② 阿蓬江——自大河口水電站大壩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③ 小南海為B級航區;

④ 大河口水庫為C級航區;

⑤ 諸佛江為C級航區;

    郁江(烏江)——自長順壩至馬巖洞水電站大壩為C級航區,其中自長順壩至田家營為J2 級航段;

⑦ 三江口水庫(烏江)為C級航區;

⑧ 鳳升水庫為C級航區;

⑨ 芙蓉江水庫為C級航區;

⑩ 向陽水庫(烏江)為C級航區;

? 中心廟水庫為C級航區;

? 山虎關水庫為C級航區;

? 大溪河為C級航區;

? 六角水庫為C級航區;

? 雙烏龜水庫為C級航區。

(13)渠溪河——自渠溪河尖山至河口為C級航區;

(14)小佛溪為C級航區;

(15)龍河干流和支流:

① 龍河——自江池鎮至龍河大壩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

② 太陽湖為C級航區;

③ 藤子溝水庫為C級航區;

④ 三建水庫為C級航區。

(16)郎溪為C級航區;

(17)赤溪為C級航區;

(18)下院子為C級航區;

(19)丁溪為C級航區;

(20)玉溪為C級航區;

(21)大山溪為C級航區;

(22)洋渡溪為C級航區;

(23)漁洞溪為C級航區;

(24)香水溪為C級航區;

(25)漕溪河為C級航區;

(26)三匯河為C級航區;

(27)沿溪河為C級航區;

(28)汝溪河——自楊家溝至河口為C級航區;

(29)水磨溪為C級航區;


(30)石槽溪為C級航區;

(31)白鶴溝為C級航區;

(32)小沱子為C級航區;

(33)河溪口為C級航區;

(34)甘寧水庫為C級航區;

(35)密溪溝為C級航區;

(36)小江干流和支流:

    東河為C級航區,其中自白泉鄉鐘鼓村至大進鎮為J1級航段,自大進鎮至溫泉鎮為J2級航段;

② 漢豐湖為B級航區;

③ 鯉魚塘水庫為C級航區;

④ 南河——自開江廣福鎮鳳凰山蘭草溝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⑤ 三匯水庫為C級航區;

⑥ 普里河——自五通鄉至河口河段為C級航區;

⑦ 龍安水庫為C級航區。

(37)磨刀溪干流和支流:

① 向家水庫為C級航區;

② 魚背山水庫為C級航區;

③ 門坎灘水庫為C級航區。

(38)長灘河干流和支流:

    蓋下壩水庫——長灘河自雙河口至蓋下壩水電站大壩為B級航區;石筍河(庫區支流)自沙灣 至小玉泉為C級航區。

(39)朱衣河——自龍水溝至河口為B級航區;

(40)梅溪河干流和支流:

① 青蓮溪水庫為C級航區;

② 渡口壩水庫為C級航區。

(41)草堂河——自草堂大橋至河口為B級航區;

(42)錯開峽為C級航區;

(43)赤溪河為C級航區;

(44)大寧河干流和支流:

① 中梁水庫為C級航區;

② 孔梁水庫為C級航區;

③ 劉家溝水庫為C級航區;

④ 雙通水庫為C級航區;

⑤ 馬渡河——自平河至河口為C級航區;

⑥ 洋溪河——自祝馬大橋至河口為C級航區。

(45)神女溪為C級航區;

(46)烏峰溪為C級航區;

(47)鳊魚溪為C級航區;

(48)沅江支流:

① 酉水為C級航區;

② 妙泉水庫為C級航區;

③ 宋農水庫為C級航區。

(49)漢江支流:

① 任河——自蹇家灣碼頭至巴山碼頭為C級航區。

3.2.6.43     云南省和四川省共管水域


(1)溪洛渡水庫——長江金沙江段自白鶴灘水電站大壩至石盤為  C    級航區,其中自白鶴灘水 電站大壩至寧南荒田為 J2 級航段;自石盤至溪洛渡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2)向家壩水庫——長江金沙江段自溪洛渡水電站大壩至大巖洞為  C    級航區;自大巖洞至向 家壩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3)瀘沽湖為 B 級航區。

3.2.6.44     本節 3.2.6.1、3.2.6.4 至 3.2.6.6 對三峽庫區劃分的航區(航段)等級適用于長江三峽 工程正常運行期,特殊情況下應符合下列規定:

(1)本節3.2.6.1、3.2.6.4和3.2.6.6規定的航區(航段)等級,分別對應三峽大壩壩前水位(吳 淞高程)145m、155m、170m及以上,當三峽大壩壩前水位介于上述水位之間時,其航區(航段) 等級按較低一檔的水位規定執行。



3.2.7     錢塘江水系

3.2.7.1     錢塘江——錢塘江蘭江段自馬公灘至梅城為C級航區;錢塘江桐江段自梅城至桐廬為

C級航區;錢塘江富春江段自桐廬至聞家堰為B級航區;錢塘江自聞家堰至赭山為B級航區。 3.2.7.2      新安江——自新安江大壩至梅城為C級航區。

3.2.7.3     千島湖(新安江水庫)為B級航區。

3.2.7.4     衢江——自雙港口至馬公灘為C級航區。

3.2.7.5     東陽江——自橫錦電站大壩至通濟橋為C級航區。

3.2.7.6     金華江——自通濟橋至馬公灘為C級航區。

3.2.7.7     武義江——自永康至通濟橋為C級航區。

3.2.7.8     淥渚江——自打石山至山亞村為C級航區。

3.2.7.9     浦陽江(含浦陽東江、楓橋江)——自王家井至聞家堰為B級航區。

3.2.7.10     曹娥江——自西橋至曹娥江大閘為C級航區。

3.2.7.11     齊溪水庫為B級航區。

3.2.7.12     白水坑水庫為C級航區。

3.2.7.13     碗窯水庫為B級航區。

3.2.7.14     衢州九龍湖為B級航區。

3.2.7.15     橫錦水庫為B級航區。

3.2.7.16     金蘭水庫為C級航區。

3.2.7.17     莘畈水庫為B級航區。

3.2.7.18     芝堰水庫為C級航區。

3.2.7.19     高潮水庫為B級航區。

3.2.7.20     湘湖為C級航區。 3.2.7.21 青山殿水庫為C級航區。 3.2.7.22     五泄水庫為B級航區。 3.2.7.23 諸暨白塔湖為C級航區。 3.2.7.24     南山水庫為B級航區。 3.2.7.25    沃洲湖為B級航區。 3.2.7.26  天燭湖為C級航區。

3.2.7.27     蕭余線——自江邊閘至吟嚨為C級航區。

3.2.7.28     蕭臨甲線——自七道橋至大沿壩閘為C級航區。

3.2.7.29     大治河——自大治河公路橋至三官埠灣為C級航區。

3.2.7.30     解放灣——自光一橋至三官埠灣為C級航區。


3.2.7.31     生產灣——自瓜瀝閘至六工段閘為C級航區。


3.2.8     珠江水系

3.2.8.1     西江水系

(1)西江紅水河段自蔗香兩江口至石龍為C級航區;

(2)西江黔江段自石龍至桂平為B級航區;

(3)西江潯江段自桂平至梧州為B級航區;

(4)西江自梧州至各口門為B級航區;

(5)陽宗海為B級航區;

(6)異龍湖為B級航區;

(7)星云湖為B級航區;

(8)撫仙湖為A級航區;

(9)杞麓湖為B級航區;

(10)普者黑湖為C級航區;

(11)云鵬水庫為B級航區;

(12)獨木水庫為B級航區;

(13)魯布革水庫為B級航區;

(145東安江——自思流口村至大播村為C級航區;

(15)南江河——自羅定自來水廠至江口(西江入口)為C級航區;

(16)羅光水庫為C級航區;

(17)金銀河水庫為C級航區;

(18)湘垌水庫為C級航區;

(19)山垌水庫為C級航區;

(20)新興江——自良洞口村至江口(西江入口)為C級航區;

(21)合河水庫為C級航區;

(22)向陽水庫(西江)為C級航區;

(23)星湖為C級航區;

(24)宋隆湖為C級航區;

(25)鼎湖為C級航區;

(26)九坑河水庫為C級航區;

(27)小鳥天堂天馬河為C級航區;

(28)古勞水鄉橫海浪為C級航區。

3.2.8.2     東江水系

(1)石龍以上為C級航區;

(2)自石龍至東江口為B級航區;

(3)楓樹壩水庫為B級航區;

(4)魯古河水庫為C級航區;

(5)白盆珠水庫為B級航區;

(6)九曲水庫——自定南縣九曲村天成橋至長灘電站大壩為C級航區;

(7)斗晏水庫——自尋烏縣鵝湖村至斗晏水庫大壩為C級航區;

(8)東風水庫——自安遠縣七駁嶺至東風水庫大壩為C級航區。

3.2.8.3     北江水系

(1)北江為C級航區;


SHAPE  \* MERGEFORMAT

①龍灘水庫的航區等級見本節 3.2.8.15 的規定。


(2)孔江水庫為B級航區;

(3)仁化錦江水庫為C級航區;

(4)翔龍湖為C級航區;

(5)小坑水庫為B級航區;

(6)樂昌峽水庫為C級航區;

(7)西牛潭水庫為C級航區;

(8)南水水庫為B級航區;

(9)羅坑水庫為C級航區;

(10)躍進水庫(北江)為C級航區;

(11)長湖水庫為C級航區;

(12)綏江——自文昌電站大壩至馬房村為C級航區;

(13)花山水庫為C級航區。

3.2.8.4 珠江口——自虎門(沙角信號臺與舢舨洲燈塔連線延至龍穴島陸岸,以及龍穴島南端 角與萬頃沙南端角連線)至淇澳島大王角燈標與孖洲島燈標連線以內的水域,以及至香港鯉魚門、 澳門距陸岸不超過5km的水域為A級航區。

3.2.8.5     磨刀門口——自磨刀門經洪灣水道至澳門為A級航區。

3.2.8.6     柳江為C級航區。

3.2.8.7     郁江(珠江)——自南寧至桂平為B級航區。

3.2.8.8     桂江(含漓江自桂林虞山橋至荔浦河口,桂林桃花江自春天湖船閘至象鼻山-榕湖-杉 湖-桂湖-木龍湖)為C級航區。

3.2.8.9     賀江為C級航區。

3.2.8.10     北流河為C級航區。

3.2.8.11     新豐江水庫為B級航區。

3.2.8.12 天生橋水庫——西段自鳳凰谷水電站大壩至浪吉河口為C級航區,其中自鳳 凰谷水電站大壩至八大河為J2級航段;自浪吉河口至天生橋水電站(一級)大壩為B級航區。庫區 支流包括:

(1)五洛河——自南巖村至洛河口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2)清水江(天生橋水庫)——自下窩得碼頭至八大河為 C 級航區;

(3)多依河——自浪歪村至三江口為 C 級航區;

(4)黃泥河——自魯布革水電站大壩至三江口為 C 級航區;

(5)古障河——自八索至古障河口為 C 級航區;

(6)壩達章小河——自米斗至壩達章河口為 C 級航區;

(7)達力河——自達邊至江邊村為 C 級航區;

(8)紅染河——自那芝至南度為 C 級航區;

(9)歪染河——自歪染至歪染河口為 C 級航區;

(10)巴結河——自水打龍至巴結為 C 級航區;

(11)馬別河——自小三峽(花地灣)至岜皓為 C 級航區。

3.2.8.13     天生橋(二級)水庫——西江南盤江段自天生橋水電站(一級)大壩至天生橋水電 站(二級)大壩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

3.2.8.14     平班水庫——西段自天生橋水電站(二級)大壩至平班水電站大壩為C級航 區。

3.2.8.15     龍灘水庫——西江南盤江段自平班水電站大壩至百地灘尾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 段,自百地灘尾至蔗香兩江口為B級航區;西江紅水河段自蔗香兩江口至龍灘水電站大壩為B級航


SHAPE  \* MERGEFORMAT

① 對龍灘庫區劃分的航區(航段)等級適用于龍灘水電站初期的正常蓄水位 375m(黃海高程)。


區。庫區支流包括:

(1)舊州河——自弄江至八渡口屯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2)清水江(龍灘水庫)——自邊油至河口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3)洛凡河——自洛凡至河口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4)冊亨小河——自花冗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5)百口河——自沙愛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6)百樂河——自板勞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7)八洞河——自益來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8)北盤江——自董箐水電站大壩至蔗香兩江口為 C 級航區;

(9)渡邑河——自渡邑村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10)桑郎河——自歐家溝至打樂為 C 級航區;

(11)羊里河——自關固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12)羅妥河——自羅妥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13)鳳亭河——自鳳亭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14)壩王河——自壩王河水電站大壩至螞蟻寨為 C 級航區;

(15)蒙江——自下立亭至雙江口為 C 級航區;

(16)茂井河——自茂井至雙江口為 C 級航區;

(17)百龍河——自牙林至平巖為 C 級航區;

(18)曹渡河——自平巖至小八臘河口為 C 級航區;

(19)川洞河——自川洞電站至坡結為 C 級航區;

(20)納益河——自坡結至納益河口為 C 級航區;

(21)布柳河——自那里至八代為 C 級航區;自八代至八奈為 B 級航區。

3.2.8.16     百色水庫——剝隘河自瓦村水電站大壩至百色水電站大壩為C級航區,其中自瓦村水 電站大壩至周馬為J2級航段。庫區支流包括:

(1)那馬河——自者寧至剝隘鎮舊址為 C 級航區;

(2)谷拉河——自谷拉屯至大羅為 C 級航區;

(3)百康河——自骨雞屯至百康為 C 級航區;

(4)者仙河——自粉屯至百達為 C 級航區;

(5)樂里河——自汪甸鄉至樂里河口為 C 級航區。

3.2.8.17     廣西壯族自治區水域

(1——自龍州至宋村三江口為 C 級航區;

(2)水口河——自水口至龍州為 C 級航區;

(3)平而河——自平而至龍州為 C 級航區;

(4)明江河——自在妙至上金新街為 C 級航區;

(5)右江——自百色樞紐下引航道出口至南寧邕江五合大橋為 C 級航區;

(6)武鳴河——自武鳴縣城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3.2.8.18     貴州省水域

(1)光照水庫——北盤江自一線天以上為 C 級航區;自一線天至光照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2)董箐水庫為 C 級航區。

3.2.8.19     珠三角水系

(1)潭黎水庫為C級航區;

(2)長江水庫為B級航區;

(3)金鐘水庫為C級航區;

(4)民森迪茵湖為C級航區;

(5)龍潭水庫為C級航區;


(6)古鶴水庫為C級航區;

(7)鐵爐山水庫為C級航區;

(8)古宥水庫為C級航區;

(9)仙湖為C級航區;

(10)天湖為C級航區;

(11)千燈湖為C級航區;

(12)幸福水庫(佛山)為C級航區;

(13)綠島湖為C級航區;

(14)亞藝公園湖為C級航區;

(15)秀麗湖為C級航區;

(16)廣州九龍湖為C級航區;

(17)白云湖為C級航區;

(18)流溪河水庫為B級航區;

(19)海珠濕地石榴灣水道為C級航區;

(20)南沙濱海濕地紅樹林水道為C級航區;

(21)華陽湖為C級航區;

(22)顯崗水庫為C級航區;

(23)天堂山水庫為C級航區;

(24)恩平錦江水庫為C級航區;

(25)新昌水(臺城河)——自新寧大橋至新昌入江口為C級航區。


3.2.9     獨自入海主要水系

3.2.9.1     圖們江——自日光山至“土”字界碑為C級航區。

3.2.9.2 鴨綠江——自八道溝河口至丹東鐵橋為C級航區,其中自八道溝河口至葦沙河口、自 渭源水電站大壩至渾江河口為J2級航段;自丹東鐵橋至斗流浦為B級航區;自斗流浦至細島為A級 航區。

3.2.9.3     甬江水系

(1)寧波靈橋以上為 C 級航區;

(2)自寧波靈橋至鎮海為 B 級航區;

(3)東錢湖為 C 級航區;

(4)上林湖水庫為 C 級航區;

(5)梅湖水庫為 C 級航區;

(6)寧波九龍湖為 C 級航區。

3.2.9.4     椒江水系

(1)臨海以上為 C 級航區;

(2)自臨海至椒江(海門)為 B 級航區;

(3)黃巖長潭水庫為 B 級航區;

(4)臨海牛頭山水庫為 B 級航區;

(5)永寧江——自永寧江船閘至潮濟為 C 級航區;

(6)金清新港線——自金清新閘至廿二洞閘為 C 級航區;

(7)柵溫線——自柵浦閘至橫湖橋為 C 級航區;

(8)黃路金線——自黃巖小南門至五豐閘為 C 級航區;

(9)溫松線——自鯨山閘至橫湖橋三港口為 C 級航區;

(10)七條河線——自巖頭閘至五洞閘為 C 級航區。

3.2.9.5     甌江水系


(1)自龍泉爐田至溫溪大橋為 C 級航區;

(2)自溫溪大橋經溫州至黃華為 B 級航區;

(3)松陰溪——自西屏至大港頭段為 C 級航區;

(4)小溪——自沙灣至至石溪為 C 級航區;

(5) 楠溪江——自楠溪江五橋至河口(清水埠)為 B 級航區;

(6) 溫瑞塘河(含蒲麗航道等)為 C 級航區;

(7)樂琯運河為 C 級航區;

(8)大奕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9)黃村水庫為 C 級航區;

(10)雅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11)謝村源水庫為 C 級航區。

3.2.9.6     飛云江水系

(1)自珊溪電站大壩至瑞安為 C 級航區;

(2)自瑞安至江口為 B 級航區;

(3)珊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4)桐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3.2.9.7     吳家園水庫為C級航區。

3.2.9.8     閩江——自南平延福門至馬尾為C級航區;自馬尾至閩江口為B級航區。

3.2.9.9     九龍江——三叉河以上為C級航區;自三叉河至貓江嶼為B級航區。

3.2.9.10     韓江為C級航區。庫區支流包括:

(1)益塘水庫為 C 級航區;

(2)合水水庫為 C 級航區;

(3)梅西水庫為 C 級航區;

(4)相思河——自竹嶺水電站至相思河景區碼頭為 C 級航區;

(5)長潭水庫為 C 級航區;

(6)大河背水庫為 C 級航區;

(7)黃田水庫為 C 級航區;

(8)青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9)雙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3.2.9.11     濠江為C級航區。

3.2.9.12     練江為C級航區。

3.2.9.13     鑒江——大沙洲以上為C級航區;自大沙洲至河口為B級航區。

3.2.9.14     南流江為C級航區。

3.2.9.15     高州水庫、鶴地水庫為B級航區。

3.2.9.16     粵東獨自入海水系

(1)黃岡河——自湯溪電站大壩至入??跒?C 級航區;

(2)湯溪水庫為 B 級航區;

(3)大坑水庫為 C 級航區;

(4)崗山水庫為 C 級航區;

(5)新安水庫為 C 級航區;

(6)潮州西湖為 C 級航區;

(7)榕江南河——自河婆鎮至潮惠高速榕江特大橋為 C 級航區;

(8)榕江北河——自圍姑山至潮惠高速榕江特大橋為 C 級航區;

(9)榕江——自潮惠高速榕江特大橋至德州島為 B 級航區;

(10)龍頸水庫為 C 級航區;


(11)新西河水庫為 C 級航區;

(12)楓江為 C 級航區;

(13)龍江為 C 級航區;

(14)雷嶺河為 C 級航區;

(15)石榴潭水庫為 C 級航區;

(16)鰲江——覽表水壩以上為 C 級航區;自覽表水壩至入??跒?B 級航區;

(17)烏坎河(長東河)——自馬蛟溪村至烏坎大橋為 C 級航區;

(18)螺河——自樟河村至煙港口入??跒?C 級航區;

(19)東溪河(汕尾)——自中閘至煙港口入??跒?C 級航區;

(20)黃江——自公平大橋至廈深鐵路橋為 C 級航區;

(21)大液河——自大液河水閘至大液橋為 C 級航區;

(22)赤石河——自赤石至入??跒? C 級航區;

(23)品清湖為 B 級航區。

3.2.9.17     粵西獨自入海水系

(1)都斛河——自都斛橋至入??跒?C 級航區;

(2)斗山河為 C 級航區;

(3)大隆洞水庫為 C 級航區;

(4)青南角水庫為 C 級航區;

(5)漠陽江為 C 級航區;

(6)那龍河——自那龍大橋至河口為 C 級航區;

(7)大河水庫為 C 級航區;

(8)壽長河為 C 級航區;

(9)織篢河——自織篢橋至入??跒?C 級航區;

(10)黃什河——自黃什橋至入??跒? C 級航區;

(11)儒洞河——自儒垌大橋至入??跒? C 級航區;

(12)漠地垌水庫為 C 級航區;

(13)仙家垌水庫為 C 級航區;

(14)南渡河——自黃桐圩至下宅村為 C 級航區;

(15)九洲江——自排里橋至犁頭沙為 C 級航區。


3.2.10     海南島水系

3.2.10.1     南渡江——新埠橋以上為C級航區;自新埠橋至南渡江口為B級航區。

3.2.10.2     海甸溪——自東口至??谑兰o大橋為B級航區。

3.2.10.3     自曲口渡口碼頭與珠溪河口鋪前港碼頭連線以內水域為B級航區。

3.2.10.4     ??谑袞|寨港紅樹林水域為C級航區。

3.2.10.5     自萬寧市港北至鹽墩水域為B級航區。

3.2.10.6     自陵水縣新村港碼頭至猴島碼頭水域為B級航區。

3.2.10.7     自臨高縣昆社至青龍連線水域為B級航區。

3.2.10.8     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牛路嶺水庫、南麗湖為B級航區。

3.2.10.9     陵水河——自芬坡至水口港為 C 級航區。

3.2.10.10      昌化江——自戈枕水電站大壩至舊縣村為 C 級航區;自舊縣村至昌化港為 B 級航

區。

3.2.10.11     文瀾江——自臨城至博鋪港為 C 級航區。

3.2.10.12     文昌河——自文昌河口至清瀾大橋水域為 B 級航區。

3.2.10.13      萬泉河——自東線高速公路萬泉河大橋以上為 C 級航區;自東線高速公路萬泉河


大橋至瓊海市博鰲港第一道(從外海向港內算起)進港口水域為 B 級航區。

3.2.10.14     三亞河為 B 級航區。

3.2.10.15     珠碧江——自珠碧江河口至海頭港水域為 B 級航區。

3.2.10.16     自儋州市泊潮至臨高縣頭咀連線水域為 B 級航區。

3.2.10.17     紅嶺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0.18     毛真水庫為 C 級航區。

3.2.10.19     戈枕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1     京杭運河

3.2.11.1     京杭運河為C級航區。

3.2.11.2     杭甬運河為C級航區。


3.2.12     西藏自治區水域

3.2.12.1     雅魯藏布江水系:

(1)雅魯藏布江——自里孜至派鄉為 B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2)薩河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3)尼洋河為 C 級航區,并為 J1 級航段;

(4)錯高湖(巴松錯)為 B 級航區。

3.2.12.2     內陸河湖水系:

(1)羊卓雍湖(羊卓雍錯)為 B 級航區;

(2)班公湖(班公錯)為 A 級航區。


3.2.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域

3.2.13.1     額爾齊斯河水系:

(1)喀納斯湖為 B 級航區。

3.2.13.2     內陸河湖水系:

(1)天山天池為 B 級航區;

(2)烏倫古湖(大海子)為 A 級航區;

(3)吉力湖(小海子)為 A 級航區;

(4)賽里木湖為 A 級航區;

(5)博斯騰湖(大湖區)為 A 級航區,其中蓮花湖、阿洪口、相思湖為 C 級航區;

(6)烏魯瓦提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4     福建省水域

3.2.14.1     閩江水系:

(1)沙溪——自臺江水電站大壩至沙溪口鐵路大橋為  C    級航區,其中官蟹水電站大壩至下游

2.5km 水域為 J2 級航段;

(2)富屯溪——自沙溪口鐵路大橋至南平延福門為  C    級航區,其中沙溪水電站大壩至西芹高 速公路大橋為 J2 級航段;

(3)西溪(閩江)——自沙溪口水電站大壩至延福門碼頭為  C    級航區,其中沙溪口水電站大 壩至西芹高速公路大橋為 J2 級航段;

(4)建溪——自南平延福門以上為 C 級航區,其中延平區建溪大橋至上游電站壩下為 J2 級航

段;

(5)金溪——自池潭水電站大壩以上水域為 B 級航區;

(6)濉溪——自器村電站大壩至舊梅口為 C 級航區;


(7)杉溪——自百竹園電站大壩至風洞蓄水大壩為 C 級航區;自風洞蓄水壩至舊梅口為 B 級 航區;

(8)均溪——昆山村尾至昆山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昆山至街面水電站大壩為 B 級 航區;

(9)湖美溪——自大才洋以上水域為為 C 級航區,其中自湖美下至湖美為 J2 級航段;

(10)尤溪——自尤溪口以上為 C 級航區,其中西濱鎮劉坂村至尤溪雍口電站大壩為 J2 級航

段;

(11)吉溪——自磚窯廠至吉溪口為 C 級航區;

(12)古田溪——自平湖至鳳沖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鳳沖至古田溪水電站(一級)

大壩為 B 級航區,自閩清縣桔林鄉湯兜村至古田溪口為 C 級航區;

(13)武步溪——自樟湖溪口以上為 C 級航區,其中武步村以上為 J2 級航段。

3.2.13.2     韓江水系:

(1)汀江——自上杭城關水南大橋至德里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德里至棉花灘水電站 大壩為 B 級航區;

(2)黃潭河——自黃潭河口以上水域為 C 級航區,其中上渡坪栗至稔田鎮福田村為 J2 級航段。

3.2.14.3     廈門島水系:

(1)筼筜湖為 C 級航區。


3.2.15     河北省水域

3.2.15.1     冀東沿海諸河水系:

(1)燕塞湖為 C 級航區;

(2)桃林口水庫為 C 級航區;

(3)洋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5.2     灤河水系:

(1)潘家口水庫為 B 級航區;

(2)大黑汀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6     青海省水域

3.2.16.1     內陸河湖水系:

(1)可魯克湖為 A 級航區;

(2)托素湖為 A 級航區;

(3)茶卡鹽湖為 B 級航區。


3.2.17     吉林省水域

3.2.17.1     圖們江水系:

(1)海蘭湖為 C 級航區;

(2)安圖水庫為 C 級航區;

(3)滿天星水庫為 C 級航區;

(4)老龍口水庫為 C 級航區。


3.2.18     浙江省水域

3.2.18.1     白溪水系:

(1)白溪水庫為 C 級航區。


3.2.19     云南省水域

3.2.19.1     紅河(元江)水系:

(1)南沙水庫為 B 級航區;

(2)馬堵山水庫為 B 級航區;

(3)李仙江——自土卡河水電站大壩至 17 號界碑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4)崖羊山水庫為 B 級航區;

(5)石門坎水庫為 B 級航區;

(6)龍馬水庫為 B 級航區;

(7)居甫渡水庫為 B 級航區;

(8)戈蘭灘水庫為 B 級航區;

(9)土卡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10)普西橋水庫為 B 級航區;

(11)三江口水庫(紅河)為 B 級航區;

(12)泗南江水庫為 B 級航區;

(13)那蘭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9.2       怒江水系:

(1)怒江——自瀘水碼頭至曼辛河口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2)茄子山水庫為 B 級航區。

3.2.19.3     伊洛瓦底江水系:

(1)弄另水庫為 B 級航區;

(2)龍江水庫為 B 級航區;

(3)大盈江——自芒吊渡口至芒允渡口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4)凱邦亞湖(戶宋河水庫)為 B 級航區;

(5)瑞麗江為C級航區。

3.2.19.4     瀾滄江水系:

(1)自景洪水電站大壩至 62 號界樁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2)洱海為 A 級航區;

(3)功果橋水庫——瀾滄江自苖尾水電站大壩至下塢村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下塢村 至功果橋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沘江自大栗樹至為 B 級航區;

(4)小灣水庫——瀾滄江自功果橋水電站大壩至保山草壩山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保 山草壩山至小灣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黑惠江自徐村電站大壩至大理巍山低固村為 C 級航區并 為 J2 級航段;自大理巍山低固村至河口為 B 級航區;

(5)漫灣水庫——瀾滄江自自小灣水電站大壩至小灣村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小灣村 至漫灣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6)大朝山水庫——瀾滄江自漫灣水電站大壩至水文站渡口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水 文站渡口至大朝山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7)糯扎渡水庫——瀾滄江自大朝山水電站大壩至幫別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幫別至 糯扎渡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庫區支流包括:

    小黑江——自班臘至粟義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粟義至河口(雙江碼頭)為B級航區;

    威遠江——自關廟至老胥寨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老胥寨至河口(大丙兌)為B級航區;

    黑河——自邦倒新寨至大箐寨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大箐寨至河口(柏木箐)為B級航 區;

    小黑江(威遠江支流)——自綿竹棚至劉家村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劉家村至河口(和平 村)為B級航區;

    普洱大河(威遠江支流)——自那恩至那賽為C級航區并為J2級航段;自那賽至河口(南宋渡口)


為B級航區。

(8)景洪水庫——瀾滄江自糯扎渡水電站大壩至芒約后山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自芒約 后山至景洪水電站大壩為 B 級航區;

(9)威遠江水庫為 B 級航區;

(10)南班河——自綠石林至新大橋為 C 級航區,并為 J2 級航段;

(11)大沙壩水庫為 C 級航區。


第 3 節 青海湖水域航區等級


3.3.1     H1 航區

3.3.1.1 青海湖超出 H2 級航區的水域為 H1 級航區。

3.3.2     H2 航區

3.3.2.1 距離青海湖二郎劍東西碼頭(二郎劍東碼頭: 100o30'0.28"E 36o35'13.37"N;二郎劍西 碼頭:100°28'54.12"E 36°38'57.37"N)、鳥島碼頭( 99°54'7.07"E 36°58'31.69"N)、仙女灣碼頭

(100°7'5.45"E 37°11'6.07"N)、漁場碼頭(100°38'52.56"E 36°33'23.85"N)等 5 處碼頭 10km 半徑

之內的水域以及海晏灣封閉水域為 H2 級航區(如圖 3.3.2.1)。


圖 3.3.2.1      青海湖 H2 級航區示意圖


附錄 航區劃分規定



第 1 章  通 則


第 1 節 一般規定


1.1.1     目的

1.1.1.1     為了明確航區劃分的申報和審批程序、劃分原則和申報資料的編制,制定本《航區劃 分規定》(以下簡稱本規定)。


1.1.2     定義

1.1.2.1     風級——系指蒲氏風級。

1.1.2.2     風速 U(m/s)——系指單位時間內空氣移動的水平距離。風速通常指 10 分鐘平均風 速,其標準高度為距水面 10m。

1.1.2.3     風向   F(°)——系指風的來向。人工觀測時,風向用十六方位法;自動觀測時,風向以 度(°)為單位。

1.1.2.4     風區長度   D(km)——系指波浪觀測點逆主風向至水域邊界的距離。

1.1.2.5     波高 H(m)——系指相鄰波峰至波谷的垂直距離。

1.1.2.6     周期    T(s)——系指波浪起伏一次所需的時間,或相鄰兩個波峰或波谷經過某固定 點的時間間隔。

1.1.2.7     船舶報——系指采用船舶航行時對航行水域的氣象、水文進行觀測或測量,以獲取氣 象水文數據的方法。

1.1.2.8     山區河流——系指流經山區和丘陵地區,具有水位暴漲暴落、河道坡陡流急等特點的 河流。

1.1.2.9     正常蓄水位——系指水庫在正常運用情況下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1.1.2.10     防洪限制水位——系指水庫在汛期允許興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1.1.2.11     正?;厮畢^——系指從大壩前緣到正常蓄水位回水末端的范圍。

1.1.2.12     常年回水區——系指從大壩前緣到防洪限制水位(即水庫最低水位)回水末端的范圍。

1.1.2.13     變動回水區——系指常年回水區末端到正?;厮畢^回水末端的范圍。

1.1.2.14     波高估算方法——系指采用經驗公式或表格進行波高計算的方法。

1.1.2.15     波浪數值模擬——系指采用合適的數學物理方程,按定解條件進行波浪數值求解的 方法。

1.1.2.16     邊界條件——波浪數值模擬中邊界上水位、水流、波浪等控制條件。

1.1.2.17     驗證計算——波浪數值模擬中為檢驗和校正模型與原型相似程度的計算。

1.1.2.18     率定數據——研究區域內的實測數據,如有義波高、周期和波向等。


第 2 節 申報和審批程序


1.2.1     航區劃分申報

1.2.1.1     海上水域的航區劃分,由所在轄區的直屬海事局向本局申報。


1.2.1.2     內河水域的航區劃分,由所在轄區的省級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或直屬海事 局向本局申報。如內河水域跨越省級行政區,則由所涉及轄區的省級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 部門或直屬海事局聯合向本局申報。

1.2.1.3     河海交界區的航區劃分,由所在轄區的直屬海事局向本局申報。如河海交界區跨越省 級行政區,則由所涉及轄區的直屬海事局聯合向本局申報。

1.2.1.4     青海湖水域的航區劃分,由所在轄區的省級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向本局申 報。

1.2.1.5     申報單位應按本規定要求編制并提交申報資料。

1.2.1.6     申報單位在向本局提出航區劃分的申請前,應組織由當地船檢、海事、航運、氣象、 水文等單位參加的航區劃分評審會并出具評審意見。航區劃分評審會的評審意見應作為申報資料 之一。


1.2.2     航區劃分審批

1.2.2.1     本局收到航區劃分申報后,將組織有關單位或專業機構對申報資料進行審核。審核通 過后,本局對申報水域航區的暫定等級予以批復,暫定航區試行期自批復之日起一年。

1.2.2.3     暫定航區試行期間,航區劃分申報單位應對試行期間水域的水文氣象、船舶檢驗、船 舶營運、海事監管、水上交通險情等情況保持跟蹤。如認為有必要,申報單位可向本局提出延長 試用期或調整暫定航區等級的申報,同時提交申報原因和試行期執行情況報告等資料,本局再予 以審核和批復。如申報單位未在試行期內提出延長試用期或調整暫定航區等級的申報,本局將確 認航區暫定等級為航區正式等級并納入本規則。


第 2 章  航區劃分原則

第 1 節 海上水域航區劃分原則


2.1.1     一般要求

2.1.1.1     海上水域應根據距大陸海岸或島嶼海岸距離和海況條件,按照海上水域航區劃分標準 和本規則的相關要求劃分航區等級。

2.1.1.2     海上水域航區劃分標準見本規則第 2 章第 1 節。


2.1.2     航區范圍的確定

2.1.2.1     海上水域航區范圍按照距大陸海岸或島嶼海岸距離、行政管轄范圍、航行水域范圍、 海況條件和船舶航行安全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對于距岸距離的縮減里程應按照本規則海上水域 航區劃分標準的要求制定。


2.1.3     航區分界線的確定

2.1.3.1     海上水域可采用多個分界點的連線或至大陸海岸或島嶼海岸的距離作為航區分界線。



第 2 節 內河水域航區劃分原則


2.2.1     一般要求

2.2.1.1     內河水域(包括河海交界區)應根據氣象水文條件,按照內河水域航區劃分標準和本規 則的相關要求劃分航區(航段)的等級。

2.2.1.2     內河水域航區劃分標準見本規則第 2 章第 2 節。

2.2.1.3     除另有規定外,平均比降超過   0.1‰的山區河流應申請劃分急流航段,并按本規則的 要求提交相應的申報資料。


2.2.2     航區(航段)劃分的簡化辦法

2.2.2.1     水面平均寬度小于 300m,且最大寬度小于 1000m 的內河水域,可直接劃分為 C 級航 區。

2.2.2.2     山區河流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劃分急流航段。

(1)當急流險灘處的平均比降為 0.1‰≤J<0.3‰時,劃分為 J2 級航段;

(2)當急流險灘處的平均比降為 J0.3‰時,劃分為 J1 級航段。

2.2.2.3     對于山區河流上的水庫(包括水庫的干流和支流),水庫在常年回水區的水域可不劃

分為急流航段;水庫在變動回水區的水域可按本節  2.2.2.2    的規定劃分急流航段。


2.2.3     水域的命名

2.2.3.1     水域的名稱以現用名表示。特定航線的名稱應根據航道名稱確定。

2.2.3.2     對于一河多名(一湖多名,一庫多名)的水域,以當地相關部門發布的名稱作為河流(湖 泊,水庫)名稱。對于一庫多名的水庫,可采用在現用名的后面加括號,括號內注明曾用名。如:


水庫的原名為“XX 水庫”,現用名為“XX 湖”,可采用“XX (XX 水庫)”或“XX 水庫 (XX )” 的方式描述。

2.2.3.3     對于一河分段異名的水域,可以采用分段名稱表示,也可以最下游一段河名+上游河 段名的方式表示,如: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河段,可采用“長江金沙江段”的方式描述。

2.2.3.4     對于多河(湖或水庫)同名的水域,當湖泊同名時,水域名稱前再增加地名,如:浙 江省寧波市的九龍湖和浙江省衢州市的九龍湖分別采用“寧波九龍湖”、“衢州九龍湖”的方式 描述;當河流或水庫同名時,在水域名稱后面加括號,在括號內注明水系或干流或水庫的名稱, 對于獨立水域則在括號內加地名,如:烏江(長江水系)構皮灘水庫的支流清水江,采用“清水江

(構皮灘水庫)”的方式描述。

2.2.4     水域所屬的水系及排序

2.2.4.1     水系的名稱以流域干流名稱表示。

2.2.4.2     各水域所屬的水系依次為黑龍江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 長江水系、錢塘江水系、珠江水系、獨自入海主要水系、海南島水系、內陸河湖水系和京杭運河。

2.2.4.3     獨自入海主要水系為黑龍江水系、遼河水系、海河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長江 水系、錢塘江水系、珠江水系之外的外流水系。獨自入海主要水系按入??诘牡乩砦恢?,以東北 為先,后續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排列。

2.2.4.4     內陸河湖水系為內陸河流和湖泊的總稱。內陸河湖水系按流域范圍的地理位置,由西 向東排列。

2.2.4.5     同一水系中,按干流、支流、湖泊、水庫的順序排序。其中,一級支流根據匯入干流 的地理位置按由上(干流的上游)向下(干流的下游)的方式排序;二級支流從屬在一級支流之下,二 級支流根據匯入一級支流的地理位置按由上(一級支流的上游)向下(一級支流的下游)的方式 排序;下一級支流的排序以此類推。湖泊、水庫根據所屬河流(干流、支流)的性質按先干流后支流 的方式排序。

2.2.4.6     同一河流(包括干流、支流、運河、特定航線),按水流的流向由上游向下游的排序進 行表述。對于運河和特定航線,如水流的流向不確定時,按運河和特定航線的航道總體走向由西 向東或由北向南的排序進行表述。

2.2.4.7     對于同一河流中的湖泊和水庫,根據湖泊和水庫的地理位置按由上(河流的上游)向下

(河流的下游)的方式排序。


2.2.5     航區范圍的確定

2.2.5.1     河流(江、河)范圍按照河道條件和航行水域范圍確定;河流入??谔幍暮雍=唤鐓^ 尚應根據相關水域的波浪條件和船舶航行安全等因素確定。

2.2.5.2     水庫范圍按照水庫(包括水庫的干流和支流)的正?;厮畢^和船舶航行水域范圍確定。

2.2.5.3     湖泊范圍一般按照多年平均的最高水位對應的湖區范圍確定。根據湖泊的形狀和船舶 航行水域范圍及水文情況,可分成大湖區、小湖區(內湖)、湖汊、湖灣等區域。

2.2.5.4     河流(江、河)的河口通常以河流口門線表示。當河流(江、河)起始點為出湖口或 出庫口、入湖口或入庫口、入??诤推渌恿鞯暮涌跁r,其分界線應相互對應。


2.2.6     航區(航段)分界線的確定

2.2.6.1     內河水域航區(航段)分界線一般以某一固定參照物或某一地名或港口表示。對于某 些特定水域(如大型湖泊、河流入???、河海交界區等)可采用多個分界點的連線或至陸岸的距 離作為航區(航段)分界線。

2.2.6.2     內河水域航區(航段)分界線應遵循以下原則確定:

(1)分界線上、下水域的氣象水文條件有明顯變化;

(2)若以某一固定參照物(或距某一固定參照物的距離)作為分界線,則該參照物應在較長 時間內不會消失或遷移;

(3)若以某一地名或港口作為分界線,其分界點應確切、無爭議,且該地名或港口的范圍應 符合較低一等級航區(航段)的評定標準。

(4)河流口門線一般以河流兩側河(湖或海)岸線突出角(咀)或島嶼前緣的連線(折線) 確定,也可以人工標志、河(湖或海)岸線自然走向和歷史習慣等確定。

2.2.6.3     對于   2.2.6.2(3)所述情況,尚應由當地海事管理機構明確該地名或港口的具體范圍。

2.2.6.4     當內河水域航區(航段)分界線為河(湖)岸上的一個點時,以該點為原點,作一條 與對面岸河(湖)岸線的垂線,該垂線即為航區(航段)分界線。


3 節 青海湖水域航區劃分的原則


2.3.1     一般要求

2.3.1.1     青海湖水域應根據航行水域的水文、氣象條件和距碼頭距離,按照青海湖水域航區劃 分標準和本規則的相關要求劃分航區的等級。

2.3.1.2     青海湖水域航區等級的劃分標準見本規則第 2 章第 3 節。


2.3.2     航區范圍的確定

2.3.2.1     青海湖水域航區范圍按照距碼頭距離、行政管轄范圍、航行水域范圍、船舶航行安全 和封閉性水域的自然水域范圍綜合考慮進行確定。


2.3.3     航區分界線的確定

2.3.3.1     青海湖水域航區分界線可采用距碼頭距離作為航區分界線。


第 3 章  航區劃分申報資料


第 1 節 海上水域航區劃分申報資料


3.1.1    一般規定

3.1.1.1     航區劃分的申報資料包括海域的概況、航行經驗、氣象水文資料和航區劃分的建議等內容。

3.1.1.2     申報單位應將相關的申報資料整理成航區劃分研究報告。


3.1.2    海域概況和航行經驗

3.1.2.1     海域概況和航行經驗應至少涵蓋下列的內容:

(1)海域地理位置、距大陸或海南島、臺灣島的距離、海域內島嶼情況;

(2)海域平面圖及航道圖(應注明主要港口位置;航線;管轄海域范圍;海域內島嶼;海域內島 嶼距大陸或海南島、臺灣島的距離;船舶航行海域范圍;航區范圍和分界線,如采用分界點應注明分 界點的具體位置和經緯度);

(3)海域主要特征參數,包括平均水深、最小水深、最大水深、海域內島嶼的數量及其長度和寬 度、海域內島嶼是否有庇護地及其庇護能力;

(4)基本氣象、水文情況,氣象情況包括多年的最大風速、大風日數、區域氣象特征等,水文情 況主要包括波高情況等;

(5)航行情況、航行經驗及水上交通事故情況,包括:

    該海域航行船舶種類、數量、尺度范圍、運輸特點及客運貨運情況、航行經驗;

② 主要事故類型及典型案例(不低于 10 年該海域航行船舶的安全航行記錄或事故統計);

③ 對該海域的岸基或島基救援能力;

④ 船至岸或船至島的通訊能力;

    船舶在該海域航行時就近返回庇護地規避惡劣海況和氣象條件的航行距離或時間;

⑥ 對該海域惡劣海況和氣象的預報能力;

    該航區劃分所基于的大陸海岸或島嶼海岸為船舶所能提供的對惡劣海況和惡劣氣象條件的庇 護能力等。


3.1.3    申報航區的氣象、水文資料

3.1.3.1     申報航區時,應提交以下氣象、水文資料:

(1)近3年的短期風況統計資料;

(2)近30年的長期風況統計資料;

(3)近3年的短期波浪散布圖;

(4)近30年的長期波浪散布圖;

(5)近3年的短期波齡-波陡分布關系統計資料;

(6)近30年的長期波齡-波陡分布關系統計資料;

(7)近3年的短期風浪聯合分布概率統計資料;

(8)近30年的長期風浪聯合分布概率統計資料。


第 2 節 內河水域和青海湖水域航區劃分申報資料



3.2.1    一般規定

3.2.1.1     航區劃分的申報資料包括水域的概況、航行經驗、氣象水文資料和航區劃分的建議等內容。

3.2.1.2     航區劃分的建議分為二類,第一類為暫定航區(航段)等級的建議,第二類為對現有航區

(航段)等級進行調整的建議。沒有航區(航段)等級的水域在進行航區劃分時,航區劃分應采用第 一類建議;現有航區(航段)等級調整或航區(航段)分界調整的水域在進行航區劃分時,航區劃分 視下列情況采用第一類建議或第二類建議:

(1)該水域為封閉水域時,航區劃分可采用第一類建議或第二類建議;

(2)該水域為開放水域(與上游或下游通航)時,調整區域的航區劃分可采用第一類建議或第二 類建議;調整區域以外水域的航區劃分應采用第二類建議。

3.2.1.3     本節 3.2.3 和 3.2.4 所要求的氣象、水文資料可按本節 3.2.5 的規定進行簡化與替代。除本

節 3.2.5 的規定外,本節 3.2.3 和 3.2.4 所要求的氣象、水文資料應按本規定第 5 章的規定進行觀測與數 據整理。

3.2.1.4     申報單位應將相關的申報資料整理成航區劃分研究報告。


3.2.2    水域概況和航行經驗

3.2.2.1     水域概況和航行經驗應至少涵蓋下列的內容:

(1)水域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所屬水系;

(2)水域平面圖及航道圖(應注明主要港口位置、航線;如有航區或航段分界線,應注明分界線 的具體位置和經緯度);

(3)水域主要特征參數,包括長度、平均寬度、最大寬度、平均水深、最大水深、航道最小彎曲 半徑、河流的比降、湖泊的水域面積、水庫的庫容、海拔高度等,以及河流、湖泊和水庫的特征參數

(見附件 1);

(4)基本氣象、水文情況,氣象情況包括多年的最大風速、大風日數、有霧日數、雷暴日數、區 域氣象特征等,水文情況主要包括枯水位和洪水位的水位和流量、水流情況、波高情況等;

(5)航行情況、航行經驗及水上交通事故情況,包括船舶種類、數量、尺度范圍、運輸特點及客 運貨運情況、航行經驗、主要事故類型及典型案例等。


3.2.3    申報航區的氣象、水文資料

3.2.3.1     申報航區時,應提交以下氣象、水文資料:

(1)近5年的風況統計資料(見附件2);

(2)近3年的波高統計資料。

3.2.3.2     河海分界區申報相當 A 級航區時,應提交以下氣象、水文資料:

(1)近30年的風況統計資料(見附件2);

(2)近5年的逐日風況統計資料(見附件2);

(3)近5年的風級統計資料(見附件3);

(4)近5年的波高統計資料;

(5)波浪散布圖(以近5年的波高統計資料或波高數值模擬為基礎整理得到波浪散布圖);

(6)氣象水文條件對船舶安全影響的分析報告。


3.2.4    申報急流航段的航道及水文資料

3.2.4.1     申報急流航段時,應提交以下航道及水文資料:

(1)典型彎曲航道的位置、彎曲半徑;

(2)急流險灘的名稱、位置、灘段長度、比降和流態情況以及成灘的條件(水位和流量);

(3)急流險灘在典型水位和流量下的流速、比降、流態等測量資料。


3.2.5    氣象、水文資料的簡化與替代

3.2.5.1     按本規定第2章2.2.2.1的規定劃分航區的內河水域,可免于提交本節3.2.2.1(4)和3.2.3.1要求 的資料。

3.2.5.2     按本規定第 2 章 2.2.2.2 的規定劃分急流航段的山區河流(包括山區河流上的水庫),可

免于提交本節 3.2.4.1 要求的資料。

3.2.5.3     除本節  3.2.5.1    所述的內河水域外,其他內河水域可采用波高估算方法或波高數值模擬替

代本節 3.2.3.1(2)要求的資料。波高估算方法和波高數值模擬分別見本規定第 6 章第 1 節、第 2 節的相 應規定。

3.2.5.4     河海分界區可采用波浪數值模擬替代本節    3.2.3.2(4)要求的資料。波浪數值模擬見本規定

第 6 章第 2 節的相應規定。

3.2.5.5     本節 3.2.3.1 和 3.2.3.2 所要求的氣象、水文資料可采用船舶報的方式獲取。在采用船舶報

的方式獲取氣象、水文數據時,應按日測量,每月不少于 20 天,每天不少于 4 次,每次間隔時間不少

于 3 小時。

3.2.5.6 本節 3.2.4.1(3)所要求的流速、比降、流態等資料可采用水工模型試驗的方法獲取。在采 用水工模型試驗的方法獲取流速、比降、流態等資料時,試驗的流量應至少包含兩年一遇最小流量和 五年一遇最大流量。

3.2.5.7     沒有條件進行氣象觀測或觀測的氣象資料不全時,可引用和借鑒當地氣象臺站(距離水域 最近的氣象臺站)的氣象數據;此時,應在申報資料中注明氣象臺站的名稱和地理位置。


第 4 章  海上水域氣象、水文的觀測與數據整理


第 1 節 一般規定


4.1.1    一般要求

4.1.1.1 氣象觀測主要包括風速、風向等要素??梢圆捎脙x器測量或基于多平臺交叉校正后的融合 風場數據庫等方式獲取。

4.1.1.2 水文觀測主要包括波高、周期等要素。波高、周期可采用目視測量、儀器測量或基于數值 模型的后報模擬等方式獲取。


4.1.2     觀測點的選擇

4.1.2.1 觀測點的布設應具有代表性,所測數據能反映申報海域的氣象、水文情況。應根據海域的 情況選擇可能產生較大波高的位置作為觀測點。觀測點的選取應覆蓋船舶在該海域航行的主要區域和 航線。





4.2.1    觀測方法


第 2 節 觀測與數據整理


4.2.1.1     風速、風向可采用以下觀測方法獲得數據:

(1)在觀測點用儀器觀測;

(2)采用天基或空基平臺搭載的散射計或微波輻射計進行廣域觀測反演獲取觀測點風況數據;

(3)采用基于多種平臺觀測數據開展交叉校正后的融合風場數據庫,獲取觀測點風況數據;

(4)本局認可的其他觀測方法。

4.2.1.2     波高、周期可采用以下觀測方法獲得數據:

(1)在觀測點用目視觀測;

(2)在觀測點用諸如重力式、光學式、聲學式、壓力式和測波桿式儀器觀測;

(3)在觀測點用X波段雷達觀測;

(4)采用天基或空基平臺搭載的諸如高度計、波譜儀或合成孔徑雷達廣域觀測反演得到的數據, 獲取觀測點水文數據;

(5)采用基于多種平臺觀測數據開展交叉校正后的融合風場數據庫,使用波浪數值模型開展后報 模擬獲取觀測點水文數據;

(6)采用基于多種平臺廣域觀測反演數據開展交叉校正后的融合水文數據庫,獲取觀測點水文數 據;

(7)本局認可的其他觀測方法。


4.2.2    氣象、水文數據的整理

4.2.2.1     提交本局的申報航區的氣象和水文數據應說明數據提供單位、數據觀測方法和數據可靠性 評估結果。

4.2.2.2     應盡量采用多種測量數據來源進行交叉驗證,獲得數據可靠性評估結果。

4.2.2.3     提交的風況統計資料,應采用逐日風況數據進行統計,數據時間間隔不應大于6小時。

4.2.2.4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況統計資料,應包括觀測點累年各月平均風速、最大風速統計表(見 表4.2.2.4)。


累年(XXXX-XXXX 年)各月平均、最大風速統計(單位:m/s )        表 4.2.2.4


觀測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7.3

6.3

5.6

5.4

4.8

5.4

5.4

5

5.3

7.4

8.4

8.7

6.2

16.1

14.2

15.2

28

15.1

29.8

23.9

30.7

21.3

23.4

20.5

18

30.7

2#


4.2.2.5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況統計資料,應包括觀測點累年16方位平均風速、最大風速和出現概 率統計表(見表4.2.2.5)。

累年(XXXX-XXXX 年)16 方位風速統計表            表 4.2.2.5


觀測點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1#

7.8

9.7

9

7.3

5.6

4.4

4.4

4.7

5.8

5.9

5.3

5.9

4.8

4.4

3.9

5

0.2

6.6

23.4

16.6

17.5

15.7

17.4

12.8

16.6

12.3

15.8

20.9

12.8

16.9

12.3

14.3

12.9

13.1

0.3

23.4

1.5

8.5

17.3

14

7.1

5

5.5

7.6

14.3

9.7

3.6

2.4

1.1

1

0.5

0.8

0

100

2#


4.2.2.6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況統計資料,應包括累年按2m/s的間隔取一天中最大平均風速統計風 速累積概率分布表(見表4.2.2.6)。

累年(XXXX-XXXX     年)各風速累積頻率(單位:%)               表 4.2.2.6


觀測點

1#

2#

3#

4#

2

23.56

4

59.73

6

82.37

8

96.44

10

99.45

12

99.82

14

100

16

100

18

100

20

100

22

100

24

100

26

100

28

100

4.2.2.7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況統計資料,應包括累年取一天中最大平均風速統計不同風級累積概 率分布表(見表4.2.2.7)。

累年(XXXX-XXXX     年)各風級累積頻率(單位:%)               表 4.2.2.7



觀測點

3

風速≤4

風速≤5

6

7

風速≤8

風速≤9

10

1#

23.56

59.73

82.37

96.44

99.45

99.82

100

100

2#


4.2.2.8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況統計資料,應包括累年取一天中最大平均風速統計不同風級出現概 率分布表(見表4.2.2.8)。

累年(XXXX-XXXX     年)各風級出現頻率(單位:%)               表 4.2.2.8


觀測點

1#

2#

3#

4#

風速≤3

3<風速≤4

4<風速≤5

5<風速≤6

6<風速≤7

7<風速≤8

8<風速≤9

9<風速≤10

風速>10


4.2.2.9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況統計資料,應包括累年取一天中最大平均風速統計不同平均風速超 越概率對應的平均風速分布表(見表4.2.2.9)。

累年(XXXX-XXXX      年)不同平均風速超越概率對應的平均風速(單位:m/s)      表 4.2.2.9


觀測點

0.1%

0.5%

1%

2%

3%

4%

5%

1#

2#


4.2.2.10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波浪散布圖,應包括按10萬次樣本計算得到的有義波高與平均周期的聯 合概率分布數據(見表4.2.2.10)。

觀測點 X# 累年(XXXX-XXXX 年)有義波高(Hs)-平均周期(Tm)散布表(每 100000 次觀測) 表 4.2.2.10


Hs/Tm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15.5

16.5

17.5

18.5

19.5

SUM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13

13.5

14

14.5

15

15.5

16

16.5

17

17.5

18

18.5

SUM

100000


4.2.2.11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波齡-波陡分布關系統計資料,應包括擬合關系式、擬合關系式系數、 擬合樣本數量和其他與擬合關系式相關的影響參數(見表4.2.2.11)。

累年(XXXX-XXXX  年)波齡 β-波陡δ 擬合關系式           表 4.2.2.11


觀測點

關系式系擬 合系數 a

關系式系擬 合系數 b

關系式系擬 合系數 c

樣本數()

擬合相關參 1

擬合相關參 2

1#

β = f(δ)

2#

β = f(δ)


4.2.2.12         提交的短期和長期風浪聯合分布概率統計資料,應包括風級-有義波高聯合分布概率統計


數據(見表4.2.2.12)。


觀測點 X# 累年(XXXX-XXXX 年)蒲氏風級-有義波高聯合概率分布(單位:%)     表 4.2.2.12


有義波高(m)

風速>5

風速>6

風速>7

風速>8

風速>9

風速>10

Hs0.5

0.5Hs1.0

1.0Hs1.5

1.5Hs2.0

2.0Hs2.5

2.5Hs3.0

3.0Hs3.5

3.5Hs4.0

4.0Hs4.5

4.5Hs5.0

5.0Hs5.5

5.5Hs6.0

6.0Hs6.5

6.5Hs7.0

7.0Hs7.5

Hs7.5


第 5 章  內河水域和青海湖水域氣象、水文的觀測與數據整理


第 1 節 一般規定


5.1.1    一般要求

5.1.1.1 氣象觀測主要包括風速、風向等要素。風速一般采用儀測(即采用風速儀測量)的方式獲 ??;風向一般采用風向儀測得。

5.1.1.2 水文觀測主要包括波高、周期、流速、比降等要素。波高、周期可采用目測或儀測(即采 用測波儀或船用測波雷達等儀器測量)的方式獲??;流速可采用目測或浮標法或流速儀的方式獲??; 比降一般采用岸邊水尺計算或儀測(即河心比降采用水面比降器測量)的方式獲取。

5.1.1.3     氣象觀測和水文觀測一般同步進行,觀測時段為每日  02:00、05:00、08:00、11:00、14:00、

17:00、20:00、23:00 時進行觀察。夜間不具備觀測的觀測站應于每日 08:00、11:00、14:00、17:00 時進 行觀察。

5.1.1.4     氣象、水文數據的單位和取值及準確度應符合表 5.1.1.4 的規定。

表 5.1.1.4


準確度

風向﹡

°

取整數

±5°

m/s

取一位小數

±10%

km

±2%

m

±2%

m

±10%

s

±0.5s

m/s

±1%

±10‰

注﹡:正北為 0°,順時針計量。


5.1.2    觀測點的選擇

5.1.2.1 觀測點的布設應具有代表性,所測數據能反映申報水域的氣象、水文情況。申報航區時, 應根據水域的情況選擇可能產生較大波高的位置作為觀測點;申報急流航段時,應根據水域的情況選 擇主航道上的典型急流灘作為觀測點。

5.1.2.2     波浪觀測點的選擇原則:

(1)觀測點水面應開闊,無暗礁、淺灘和水產養殖等障礙物影響,并盡量避開陡岸、急流區和回 流區;

(2)拋設浮標(或傳感器)處的水深應不小于該水域常見波波長的一半,水下地形比較平坦;

(3)觀測場地應瀕臨觀測點,觀測場地距水面高度以 20~30m 為宜;

(4)采用船舶報目測波浪時,觀測員站在船只迎風面,以離船身以外30m的水面作為觀測區域。

5.1.2.3     急流觀測段的選擇原則:

(1)以急流灘段向上和向下各延長1倍的河寬作為急流觀測段;


(2)觀測段的河床和兩岸應穩定,并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


第 2 節 觀測與數據整理


5.2.1    觀測方法

5.2.1.1     風速、風向的觀測方法:

(1)采用目視觀測時,按附件 3 觀測風速、風向;

(2)采用儀測時,按照測風儀的使用說明,連續測量并記錄風速和風向,及時更換記錄載體并作 時間標志。

5.2.1.2     波高、周期的觀測方法:

(1)采用目視觀測時(見附件4),應注意測站水域波高的分布狀況,每次目測10個顯著波(在觀 測的波系中較大的波)的波高,其平均值即為每次目測的有義波高HS。

(2)采用儀測方法時,對淺水測波通常采用易于固定的測波儀;對深水測波一般采用浮球式加速 度型測波儀。其采樣時間間隔小于或等于0.25秒,連續記錄的波數不少于100個波,記錄的時間一般取 17~20分鐘。

5.2.1.3     流速、比降的觀測方法:

(1)采用目視觀測和浮標法時,在觀測段上選擇布設好上、中、下三個斷面,施放浮標,觀測并 記錄浮標通過斷面的時間;

(2)采用流速儀時,根據大致的水流速度范圍選擇合適流速儀,測量時按照使用說明,連續測量 并記錄水流速度。


5.2.2    氣象、水文數據的記錄與整理

5.2.2.1     采用目測方法觀測時,氣象、水文數據應按日記錄(見樣表   5.2.2.1),并整理得到每日的 日數據(平均值、最大值)。

表 5.2.2.1


年月日

2 人)

1

2

3

4

日數據整理

平均值

最大值

-----

-----

風向(°

-----

----

風速(m/s

風區長度(km

水深m

流速m/s

比降

有義波高(m



有義波周期(s

注:① 對應風區長度的最大水深;

② 僅申報急流航段時填寫。


5.2.2.2 采用儀測方法觀測時,風速、風向、波高、周期由測量儀器或根據測量記錄整理得到每日 的日數據(平均值、最大值);其他氣象、水文數據應按日記錄(見樣表 5.2.2.1),并整理得到每日的日 數據(平均值、最大值)。

5.2.2.3     根據每日的測量,整理成年報表:

(1)根據整理得到每日的風向、風速,整理得到年平均風速、最大風速和大風(含 5 級風、6 級 風、7 級風、8 級風及以上)頻率及對應的風向;

(2)根據整理得到每日的流速、比降,整理得到年平均流速、最大流速和平均比降、最大比降;

(3)根據整理得到每日的有義波高、有義波周期,整理得到年平均有義波高及周期、最大有義波 高及周期,并將每日有義波高和有義波周期的最大值,整理得到 5%超越概率對應的有義波高及對應的 有義波周期。

5.2.2.4     河海分界區申報相當  A    級航區時,應按照波高統計資料,或波高數值模擬逐日的日數據

(近 5 年),以有義波高和有義波周期的最大值,整理得到波浪散布圖。


第 6 章  內河水域波浪參數的計算


第 1 節 波高估算方法


6.1.1    一般要求

6.1.1.1     除另有規定外,本節適用于沒有波高觀測資料的內河水域。

6.1.1.2     對于河流、河道型水庫,應至少選用三處較寬闊的河段進行波高參數的估算,有義波高取 其平均值。


6.1.2    計算風速的選取

6.1.2.1     計算風速可根據當地氣象實測資料按本節6.1.2.2的規定確定或根據經驗方法按本節6.1.2.3 的規定確定。

6.1.2.2 有當地的風速實測資料時,將一定時期內測得每日最大風速(距水面或地面10m高處的10 分鐘平均最大風速)由大至小排序,計算風速取5%超越概率對應的最大風速(計算風速亦可以取多年 平均的最大風速)。當5%超越概率對應的最大風速(或多年平均的最大風速)小于12.30m/s時,計算 風速取12.30m/s。

6.1.2.3     如沒有當地的風速實測資料或多年平均的最大風速時,計算風速可根據多年平均的年大風 日數N按下列方法確定:

(1)當N/365≥0.08或沒有大風日數的資料時,計算風速取20.70m/s;

(2)當0.05≤N/365<0.08時,計算風速取19.00m/s;

(3)當0.025≤N/365<0.05時,計算風速取17.10m/s;

(4)當0.010≤N/365<0.025時,計算風速取15.50m/s;

(5)當N/365<0.010時,計算風速取13.90m/s。

6.1.2.4     對于有冰封期的水域,在按本節6.1.2.2的規定確定計算風速時,應不計及冰封期的天數和 風速數據;在按本節6.1.2.3的規定確定計算風速時,應不計及冰封期的天數和大風日數。


6.1.3    計算風區長度的選取

6.1.3.1 河流的計算風區長度按多年平均水位對應的河面尺寸確定,湖泊的計算風區長度按多年平 均最高水位對應的湖面尺寸確定,水庫的計算風區長度按正常蓄水位對應的水面尺寸確定。計算風區 長度可按本節 6.1.3.6 至 6.1.3.8 的規定計及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影響。

6.1.3.2     對于河(湖或庫)岸形狀不規則或有河(湖或庫)汊、河(湖或庫)灣的水域,可按下列 方法對岸線進行簡化處理。經過岸線簡化處理后的水面形狀可作為計算風區長度的依據。

(1)根據岸線的自然走向,對于有凸點或河(湖或庫)汊或河(湖或庫)灣的區域,以岸線上相 鄰的凸點(岸邊有島嶼時為島嶼的外緣)作連線,在河(湖或庫)汊和河(湖或庫)灣處為汊口或灣 口的口門線;

(2)在相鄰兩個的凸點之間或汊口處或灣口處,以連線或口門線的距離為直徑,向凹進部分或汊 內或灣內作一個半圓線;

(3)當岸線位于半圓線之內時,岸線不進行簡化;當岸線位于半圓線之外或部分位于半圓線之外 時,超出部分的岸線以半圓線進行簡化。

6.1.3.3     河流、河道型水庫的計算風區長度,取河面最大寬度與 3   倍河面平均寬度兩者中的大值。

河流、河道型水庫的計算風區長度也可按本節 6.1.3.4 的規定選取。

6.1.3.4     湖泊和寬闊型水庫的計算風區長度按下列方法確定:


(1)根據當地大風的風向,確定波高參數估算的主風向。有當地的風向實測資料時,主風向取本 節  6.1.2.2    對應的風向;如沒有當地的風速實測資料時,主風向取常遇大風的風向;

(2)當水域的水面形狀比較規則時,取主風向對應的最大對岸距離;

(3)當水域的水面形狀不規則或有島嶼等障礙物時,計算點取在受風一側的岸線上,以主風向自 計算點作主射線,然后自計算點在主射線兩側每隔 7.5°作一條射線,直至與主射線的偏離角為±22.5°, 如圖 6.1.3.4 所示;風區長度按下式計算:

F cos 2 α


Fe  =


i

∑cosαi


i ,i = 0,±1,±2,±3


式中:Fi——從計算點沿主風向兩側作射線到水域邊界交點的距離;

αi——第 i 條射線與主射線之間的夾角,αii×7.5°,(°);

i——射線序號,取值    0,±1,±2,±3,其中正號和負號分別表示以主射線為中心線的一側和另 一側。


圖 6.1.3.4 風區長度計算

6.1.3.5     當湖泊和寬闊型水庫的計算風區長度按   6.1.3.4(3)確定時,應至少選用三處計算點,分別 進行計算,取最大值作為計算風區長度。

6.1.3.6     當來風一側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平均坡度大于 30°時,計算風區長度的減小值 L1 按下式計 算:


?                1     ?

L1 = H1??1.732 ? tanθ ??

?                    1 ?

式中:H1——來風一側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平均高度;

θ1——來風一側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平均坡度(以  H1      對應的參考點作一條與岸線相交的連線, 取該連線與地平線的夾角),(°)。

6.1.3.7     當受風一側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平均坡度大于 60°時,計算風區長度的減小值 L2 按下列公 式計算:


?                 1     ?

L2 = H2 ?? 0.577 ? tanθ ??

?                     2 ?

式中:H2——受風一側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平均高度;


θ2——受風一側岸壁及固定遮擋物的平均坡度(以  H2      對應的參考點作一條與岸線相交的連線, 取該連線與地平線的夾角), (°)。

6.1.3.8     按本節 6.1.3.6 和 6.1.3.7 的規定計及岸壁及固定遮擋物影響后的計算風區長度,應不小于

按本節 6.1.3.3 至 6.1.3.5 所確定計算風區長度的 2/3。


6.1.4    計算水深的選取

6.1.4.1     河流的計算水深取多年平均水位對應的平均水深,湖泊的計算水深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對 應的平均水深,水庫的計算水深取正常蓄水位對應的平均水深。

6.1.4.2     河流、河道型水庫在選取多處河段進行波高參數的估算時,其計算水深分別取各河段的平 均水深。


6.1.5    有義波高估算

6.1.5.1     有義波高估算所需的計算風速、計算風區長度和計算水深等參數按本節6.1.2至6.1.4的規定 確定。

6.1.5.2     有義波高根據風速、風區長度和水深按表6.1.5.2進行計算。

內河有義波高(m)估算表                             表 6.1.5.2


(m/s)

(m)

風區長度(m)

5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0000

20000

1

12.3

1

0.2040

0.2472

0.2849

0.3046

0.3168

0.3253

0.3479

0.3698

2

2

0.2197

0.2808

0.3521

0.3971

0.4308

0.4551

0.5115

0.5534

3

5

0.2275

0.3008

0.3967

0.4644

0.5193

0.5650

0.7219

0.8892

4

10

0.2309

0.3085

0.4121

0.4880

0.5515

0.6060

0.8061

1.0506

5

20

0.2325

0.3111

0.4167

0.4945

0.5600

0.6167

0.8280

1.1129

6

50

0.2345

0.3140

0.4210

0.5002

0.5700

0.6302

0.8587

1.1597

7

80

0.2366

0.3169

0.4251

0.5053

0.5759

0.6369

0.8689

1.1740

8

130

0.2389

0.3200

0.4294

0.5104

0.5818

0.6435

0.8783

1.1870

9

13.9

1

0.2324

0.2773

0.3172

0.3393

0.3513

0.3603

0.3876

0.4242

10

2

0.2522

0.3208

0.3979

0.4464

0.4792

0.5047

0.5643

0.6261

11

5

0.2623

0.3445

0.4532

0.5291

0.5898

0.6409

0.8164

1.0015

12

10

0.2651

0.3539

0.4723

0.5586

0.6300

0.6920

0.9204

1.2044

13

20

0.2669

0.3570

0.4778

0.5665

0.6405

0.7052

0.9478

1.2610

14

50

0.2692

0.3603

0.4828

0.5732

0.6490

0.7176

0.9783

1.3259

15

80

0.2716

0.3636

0.4875

0.5790

0.6558

0.7254

0.9905

1.3462

16

130

0.2742

0.3671

0.4924

0.5849

0.6626

0.7330

1.0015

1.3628

17

15.5

1

0.2601

0.3068

0.3518

0.3732

0.3851

0.3948

0.4266

0.4764

18

2

0.2845

0.3609

0.4432

0.4923

0.5147

0.5531

0.6195

0.6956

19

5

0.2972

0.3904

0.5101

0.5938

0.6602

0.7165

0.9090

1.1077

20

10

0.3004

0.3999

0.5333

0.6310

0.7091

0.7786

1.0342

1.3543



21

20

0.3020

0.4035

0.5398

0.6398

0.7218

0.7946

1.0639

1.4231

22

50

0.3045

0.4073

0.5456

0.6476

0.7315

0.8062

1.0983

1.4891

23

80

0.3072

0.4110

0.5508

0.6542

0.7393

0.8151

1.1125

1.5135

24

130

0.3100

0.4149

0.5562

0.6608

0.7469

0.8237

1.1251

1.5325

25

17.1

1

0.2869

0.3359

0.3861

0.4079

0.4198

0.4290

0.4660

0.5270

26

2

0.3169

0.4011

0.4896

0.5339

0.5727

0.6005

0.6760

0.7626

27

5

0.3325

0.4370

0.5673

0.6600

0.7317

0.7917

1.0008

1.2085

28

10

0.3364

0.4466

0.5950

0.7028

0.7902

0.8657

1.1482

1.5007

29

20

0.3375

0.4506

0.6025

0.7140

0.8052

0.8847

1.1880

1.5825

30

50

0.3403

0.4549

0.6091

0.7229

0.8164

0.8982

1.2186

1.6522

31

80

0.3432

0.4590

0.6150

0.7303

0.8252

0.9083

1.2350

1.6811

32

130

0.3463

0.4633

0.6210

0.7377

0.8337

0.9179

1.2494

1.7037

33

19.0

1

0.3172

0.3689

0.4267

0.4480

0.4609

0.4702

0.4949

0.5893

34

2

0.3556

0.4478

0.5409

0.5905

0.6277

0.6586

0.7428

0.8435

35

5

0.3749

0.4918

0.6376

0.7378

0.8168

0.8814

1.1087

1.3266

36

10

0.3798

0.5038

0.6690

0.7897

0.8874

0.9705

1.2838

1.6744

37

20

0.3808

0.5075

0.6780

0.8032

0.9054

0.9934

1.3320

1.7727

38

50

0.3834

0.5122

0.6856

0.8135

0.9185

1.0093

1.3625

1.8460

39

80

0.3866

0.5169

0.6922

0.8218

0.9285

1.0208

1.3816

1.8804

40

130

0.3901

0.5216

0.6989

0.8300

0.9381

1.0317

1.3981

1.9070

41

20.7

1

0.3441

0.4053

0.4614

0.4837

0.4976

0.5080

0.5562

0.6466

42

2

0.3904

0.4895

0.5865

0.6368

0.6823

0.7133

0.8023

0.9165

43

5

0.4134

0.5415

0.7016

0.8077

0.8928

0.9623

1.2018

1.4097

44

10

0.4193

0.5559

0.7360

0.8683

0.9751

1.0659

1.4054

1.8293

45

20

0.4204

0.5590

0.7464

0.8838

0.9961

1.0926

1.4615

1.9431

46

50

0.4225

0.5643

0.7548

0.8955

1.0110

1.1107

1.4969

2.0195

47

80

0.4261

0.5693

0.7622

0.9047

1.0220

1.1236

1.5185

2.0591

48

130

0.4298

0.5745

0.7695

0.9138

1.0326

1.1356

1.5369

2.0893

注:對于風速、風區長度和水深的中間值,有義波高用內插法求得。



第 2 節 波浪數值模擬


6.2.1     一般規定

6.2.1.1     采用本節方法進行波浪數值模擬時,應按本規定第 3 章 3.2.2.1 的規定收集相應的水域概 況和航行經驗。


6.2.1.2     波浪數值模擬采用的數值計算方法應滿足穩定解、收斂性和精度的要求。

6.2.1.3     波浪數值模擬的可靠性應采用理論解、現場實測資料或試驗資料進行驗證。

6.2.2     數學模型的選取

6.2.2.1 波浪數值模擬應根據研究水域的水下地形、計算水域范圍、周圍建筑物等,選擇合適的數 學模型。波浪數值模擬可采用多種數學模型嵌套使用。

6.2.2.2 研究開敞水域波浪傳播的外邊界條件和局部水域的風浪分布,宜進行風浪數值模型模擬。 風浪數學模型應能模擬在風場作用下波浪的成長、傳播變形和衰減的過程。必要時,應計入水流對波

浪的影響。

6.2.2.3 研究波浪由特定水深向近岸傳播中的淺水效應、折射、繞射、反射、底摩阻、波浪破碎、 波浪非線性及流與波、風與波、波與波的相互作用等引起的變形時,應進行開敞水域波浪傳播數值模 擬。

6.2.2.4 研究港內水域的波折射和繞射等變形時,應進行港口內外水域聯立求解的波浪傳播數值模 擬。當港口口門附近的反射波對港內水域的波影響較小時,可將口門處的波浪作為入射條件,港內水 域作為求解域。

6.2.3     基本資料和模擬范圍的確定

6.2.3.1 波浪數值模擬應提供按本規定第 2 章 2.2.3.1(1)的要求收集的氣象資料、能夠反映研究水 域的地形和水深、水位等資料以及典型觀測站點的波浪觀測資料等。

6.2.3.2   若缺少本規定第 2 章 2.2.3.1(1)要求的氣象資料,可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計算域的風場

進行模擬。

6.2.3.3 對于湖泊或水庫,在缺少詳細氣象資料的情況下,可根據本節 6.1.2.3 的規定,結合湖泊 或水庫所在區域的主導風向,數值模擬定常風作用下主導風向的波要素。風向按照本節 6.1.3.4(1)的方 法確定。

6.2.3.4 波浪數值模擬的范圍應包括對研究水域波要素有影響的水域。若計算域內的波浪是從外界 傳入,那么應擴大計算域的范圍,采用將深水邊界選取在距離關注區域足夠遠的地方,或者采用嵌套 模式獲取計算域的邊界條件。

6.2.4     網格劃分

6.2.4.1 波浪數值模擬的網格劃分,應能滿足正確模擬計算水域的水下地形、周圍建筑物、波要素 和外力場(風場、水流場、水位場)等特征的要求。

6.2.4.2     波浪數值模擬的網格可根據研究區域的范圍進行粗、細網格嵌套。

6.2.4.3     當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模擬計算域的風場時,空間分辨率應不大于    0.25°×0.25°,時間分

辨率應不大于 6 小時。

6.2.5     基本方程

6.2.5.1 風浪數值模擬可采用波浪能量平衡方程或波作用守恒方程為基本方程,選用有限差分法或 其它合適的數值方法求解?;痉匠痰脑春瘮淀棏L能輸入、底摩擦和波浪破碎后的能量損耗。 必要時,應計入波與波相互作用項或波與水流相互作用項。

6.2.5.2 開敞水域波浪傳播數值模擬可根據要求和水域特點,采用緩坡模型、Boussinesq 型方程數 學模型、緩坡方程的拋物型近似模型等。

6.2.5.3 港內水域波浪傳播數值模擬可采用緩坡方程或 Boussinesq 型方程數學模型。

6.2.6     邊界條件

6.2.6.1 風浪數值模擬的開邊界宜取在風場的外圍,其波高可取為零或根據邊界外的風場確定該處 的波要素。

6.2.6.2 港內水域波浪數值模擬的邊界條件,可根據周圍建筑物對波浪的反射情況按全反射、部分 反射或全透射邊界處理。

6.2.7     驗證計算及精度控制

6.2.7.1     驗證工作包括率定和驗證計算,模型的相關參數(網格、底摩擦系數、破碎系數、風數據、


水流和水位等)應通過率定數據確定。

6.2.7.2     驗證計算應滿足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基本相符的要求。

6.2.7.3     驗證計算應包括波高、周期、波向等內容。

6.2.7.4     當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模擬計算域的風場時,至少應選擇一個觀測站點的風資料對數值模 擬的風場進行驗證。

6.2.8     方案計算

6.2.8.1     方案計算中有關參數以及控制邊界條件應與驗證計算的相同。

6.2.8.2     方案計算應按本規定第 5 章 5.2.2.3 要求根據每日的有義波高、有義波周期,整理得到年

平均有義波高及周期、最大有義波高及周期,并將每日有義波高和有義波周期的最大值,整理得到    5%

超越概率對應的有義波高及對應的有義波周期,并以相應的圖表表示。

6.2.8.3     方案計算應按本規定第 5 章 5.2.2.4 要求將逐日模擬的日數據(近 5 年),以有義波高和 有義波周期的最大值,整理得到波浪散布圖。

6.2.9     報告提交

6.2.9.1     方案計算完成,應按如下要求編制波浪數值模擬報告:

(1)波浪數值模擬目標和計算條件的說明;

(2)數值模擬使用的軟件;

(3)波浪數值模擬模型的詳細說明,包括研究水域的范圍、網格、數學模型、邊界條件、率定、 驗證計算及方案計算的圖表等;

(4)根據方案計算得到的波浪特征參數,按照本節 6.2.8 要求整理得到的 5%超越概率對應的有義 波高和對應的有義波周期,以及波浪散布圖。




附件 1




河流、湖泊和水庫特征參數統計表




1.1    河流的河道參數



河流的河道參數統計表                                  1.1


序號

河段名稱

起點位置

終點位置

河段長度

(km)

正常水位(m 水位)

最低水位m 水位)

起點地名

距河口(km)

終點地名

距河口(km)

平均水深(m)

平均河寬(m)

最大河寬(m)

平均水深(m)

平均河寬(m)

最大河寬(m)


1.2    湖泊的特征參數



湖泊的特征參數統計表                                 1.2


序號

海拔高程

形狀特征

長度(km)

寬度(km)

水深(m)

水域面積(km2)

蓄水容積

( m3)

岸線長

(km)

平均

最大

平均

最大

平均

最大



1.3    水庫的庫區干流河道參數



庫區干流的河道參數統計表                              1.3


序號

河段/庫段名稱

起點位置

終點位置

河段長度

(km)

設計正常蓄水位(m 水位)

死水位或汛期限制水位(m 水位)

起點地名

距大壩(km)

終點地名

距大壩(km)

平均水深(m)

平均河寬(m)

最大河寬(m)

平均水深(m)

平均河寬(m)

最大河寬(m)


1.4    水庫的庫區支流河道參數



庫區支流的河道參數統計表                              1.4


序號

河流名稱

河口位置

河流全長

(km)

設計正常蓄水位(m 水位)

死水位或汛期限制水位(m 水位)

河口地名

距大壩(km)

回水末端地名

距河口(km)

平均河寬(m)

最大河寬(m)

回水末端地名

距河口(km)

平均河寬(m)

最大河寬(m)

1.5    填寫注意事項

1.5.1     河流、湖泊和水庫特征參數的填寫范圍應包含船舶通航范圍及航區劃分界定的范圍;

1.5.2     建議河流按照由上游至下游順序填寫,湖泊按照正常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對應的海拔高程填寫,庫區干流按照由下游至上游順序填寫;

1.5.3     河流和庫區干流應采取分段方式進行填寫,河流至少分為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段,庫區干流至少分為壩首寬闊水域、中間段、庫尾回水變



動段;


1.5.4           在分段填寫河流的航道參數時,尚應根據河段寬度變化情況進行細分,并涵蓋正常水位、最低水位對河段寬度的影響;

1.5.5            在分段填寫庫區干流的航道參數時,尚應根據河段寬度變化情況進行細分,并涵蓋設計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或汛期限制水位對應的回水位置(在 地名處標注相應的回水位置);

1.5.6     庫區支流一般以支流河口距大壩的距離按由近至遠的順序填寫。


附件 2



風況數據統計表




2.1    逐日風況統計資料



逐日風況數據統計表               2.1


日期(//)

風速(m/s)

風速(m/s)

風速(m/s)

注:如無最大瞬時風速數據時,可不填寫最大瞬時風速的數據。



2.2    年度風況統計資料



年度風況數據統計表                2.2


年度

風速(m/s)

風速(m/s)

風速(m/s)

日數(d)

注:如無最大瞬時風速數據時,可不填寫最大瞬時風速的數據。



2.3    年度風級統計資料



年度風級數據統計表               2.3


年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6

7

8

5

6

7

8

5

6

7

8

5

6

7

8

5

6

7

8



SHAPE  \* MERGEFORMAT



附件 3




風向風力目測方法




3.1    根據風對地面或海面物體的影響而引起的各種現象,按風力等級表估計風力并記錄 其相應風速的數值。

3.2    根據炊煙、旌旗、布條展開的方向及人的感覺,按八方位估測風向。

3.3    目測風向風力時,觀測者應站在空曠處,多選幾個物體,認真地觀測,以盡量減少 主觀的估計誤差。

3.4    風級見表 3.1,風向符號與度數對照見表 3.2。

風級表                             表 3.1


相當于開闊平坦地面 10m 高處風速

m/s

km/h

n mile/h

0

00.2

<1

<1

,。

1

0.31.5

15

13

煙能表示風向,風標不動。

2

1.63.3

611

46

風拂面樹葉有聲,普通風標轉動。

3

3.45.4

1219

710

樹葉及小枝動搖,旌旗招展。

4

5.57.9

2028

1116

地面揚塵,紙片飛舞,小樹干搖動

5

8.010.7

2938

1721

有葉之小樹搖罷,內陸水面有小波

6

10.813.8

3949

2227

,,。

7

13.917.1

5061

2833

全樹搖動,迎風步行有阻力。

8

17.220.7

6274

3440

,。

9

20.824.4

7588

4147

。

10

24.528.4

89102

4855

,。

11

28.532.6

103117

5663

陸上絕少,有則必重大災害。

12

32.736.9

118133

6471

13

37.041.1

134149

7280

14

41.546.1

150166

8189

15

46.250.9

167183

9099



16

51.056.0

184201

100108

17

56.161.2

202220

109118





風向符號與度數對照表                            表 3.2


中心角度(°

角度范圍(°

N

0

348.7611.25

北東北

NNE

22.5

11.2633.75

NE

45

33.7656.25

東東北

ENE

67.5

56.2678.75

E

90

78.76101.25

東東南

ESE

112.5

101.26123.75

SE

135

123.76146.25

南東南

SSE

157.5

146.26168.75

S

180

168.76191.25

南西南

SSW

202.5

191.26213.75

西

SW

225

213.76236.25

西西南

WSW

247.5

236.26258.75

西

W

270

258.76281.25

西西北

WNW

295.5

281.26303.75

西

NW

315

303.76326.25

北西北

NNW

337.5

326.26348.75

C

風速小于或等于 0.2m/s


附件 4



波浪目測方法



4.1 測波標桿法

(1)單桿觀測:系用一根標桿觀測波高和周期。測出  30~50    個連續的波浪通過標桿的歷 時,除以相應的次數即得平均周期。

(2)三點法觀測:采用三根標桿,布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一腰應與岸邊平行,見圖   4.1

(1)。

觀測時,用秒表測出某一波頂通過標桿 A、B、C 的時間 t1、t2、t3。波頂線與岸邊的交 角為α,三角形腰長為L,則可用下式求出波速  V。

當α≤45°時 V=Lcosα/(t2-t1)

當α>45°時 V=Lsinα/(t3-t2) 波長λ可根據公式λ=TV 算出。  此外,還可用漂浮波速尺測讀波長,見圖   4.1(2)。用下式計算波速:



式中:V——波速,m/s; λ——波長,m; T——周期,s。


V=λ/T


圖 4.1(1) 三點法觀測波浪平面示意圖



圖 4.1(2) 浮動波速尺示意圖


4.2    光學測波器法

 
在水面設置浮標,其上設一測標。浮標底部系一繩索,錨固于庫底重物上。在岸上設框 架和準星,框架上設等距離水平線條(或者采用配有透視網格的單筒望遠鏡或帶有水準儀的 分盤組成),見圖 4.2。















圖 4.2     光學測波器觀測波浪示意圖 觀測時用秒表直接測出歷時,算出周期,并按下式計算波高:


H=(D+d)k/d

式中:h——波高,即圖中之 AB,m; k——觀測波頂和波底時,視線在框架上所截間距。即圖中的   ab,m; D——浮標至框架的距離,m;

d——準星至框架的距離,m。

友情鏈接: Hao360 | 新華網 | 人民網 | Google | 搜狐網 | 中國天氣網 | 百度 | 新浪 |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潭村工業三路  電話:+86-757-23310085    
CopyRight ? 2023 佛山市順德區重聯鍛造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5011604號
在线看片pian,日本黄色国产片网站,亚洲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中文,免费黄色三级无码av